因为辛亥10月10日武昌的一炮,燃着了25年前全国革命之火,经过先烈几多的牺牲,才产生这光华灿烂的中华民国。当时清廷虽甚动摇,然命将出师,长驱南下,大有扫清武汉,使革命军再受一次挫折的可能。不是陕西、湖南的相继光复,一则从北方侧面,威胁清军,使不能专心一意地窥伺江汉,一则从鄂省后方,加强援助,使草创之局得到有力后盾,而基础始克渐趋巩固。两省在同日起义(均为辛亥九月初一日),关系于革命全局者,如斯之巨。所以我们庆祝双十国庆,尤其忘不了陕湘两省在历史上促成革命的伟绩。现在10月10日普天同庆,这固然是极有意义的了,唯是其他各省的光复纪念,则因中央未曾明令规定,除少数省份各自分别举行外,其余大部分则多已为人淡忘,即如陕西的辛亥起义,已经有多年被人忽略过去,这实在是最堪痛伤的了。其实人类的追远报本,其意义全在启迪后生,知先人创业缔造之艰难,为继续不断之奋斗,绝不能认为这是封建意识、或宗教形态,而一概抹杀。辛亥陕西革命,今日无人谈起,这正是近年来陕西民气消沉,社会寂静,一切归于失败的最要原因。推而广之,也足以影响到国家民族生命的延续。我们目击横流,痛念先烈,对这陕西革命历史上光荣的一个纪念,不肯轻易放过,爰就本年10月15日(旧历九月初一日)陕西光复纪念,摭拾前事,追忆往迹,拉杂地略谈一二,以悼念先烈为国家为地方而牺牲身(性)命的壮烈,兼以我们的内心悲痛!
论起辛亥陕西的革命,原来也千头万绪,我们将从何处说起,而在这篇短文内,当然亦不能穷源竟委地一一细叙,我们只在这里,将当年革命原动力--革命青年--的表现,从原则上略说数点,以为今日革命青年的法式。但即此区区,亦不觉悲从中来,因为当时号称革命的青年,已有许多殉国了,今日残留的少数同志,则亦由青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了!
辛亥陕西的革命青年,最足令人敬佩者,为意志的纯洁单一(当然全国皆系如此)。他们无一点私人权力地位竞争之念,掺杂胸中,完全为着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勇往直前。在奔向运动期间,全部参加的同志,都是拿着自己家的金钱,以供最要的需给,或者典衣宿食,以从事于四方的奔走,这种精神,已经不可多得。义旗建树后,一部分青年,随着井勿幕、李仲三两军,渡河援晋,开入山西河东各县。这些县份,在清末号称富庶,但是凡奉命进入民房搜查枪械的青年,不特对于民间的一草一木,不敢惊动,有时翻箱开柜,看见雪花般的白银,均不约而同地告诉主人,令其善为窖藏,而毫不动心。潼关二次战败,我军仓促退出,银箱弃置街中,亦无一人私取分厘。省垣战事之中,看守藩库的陆军学生某,盗窃少数银两,至今20余年,仍为同志间诋欺之资。至如当时一般青年之厌恶官场,简直认为是罪恶之薮,绝不轻易插足,而一切服务,皆自动地寻求工作,绝未计应得的薪资。这种人格,是如何的纯洁高尚,足为后事矜式,以视今日社会之崇拜物质,颠倒于利禄之场者,其实不肖之相去为如何也。
其次,当时的革命青年,足以令人羡慕者,为任事之勇与负责之志。是年九月一日(公历10月22日),新军攻破军装局,各学校的青年学生,多自动地领取枪支,加入作战。一听见西安有聚众劫械之举,许多甫得枪械的青年,尚不知枪之如何使用,然亦协同陆军学生,从事于实地的防御。及省垣压定,大半皆分归外县,编练团队,虽其行事,间涉激越,然以勇往猛进之故,地方上各种设施,皆能在很短期间迅速推动。王荣镇部之东开,向当时的军府参谋郭希仁君,要求派员协助。希仁随举三数青年学生,皆能闻命偕行,毫不推诿。沿途所经各地,集合民众,演说革命利益,经历挫折艰辛,丝毫不以为苦。李仲三军之驰援潼关,适在战事失利之际,人少势单,所有全军的官兵职员,一概加入前线作战,虽牺牲性命而亦不少悔。这种任事勇气、冒险精神,实为青年人唯一的生命,一入壮年,则阅世较深,顾虑迭起,此种境地,不可再得。我们今日回忆当时的经过,固然觉得有多少幼稚可笑之处。但在当时,则很郑重负责地向前迈进,革命大业的告成,此为其最要因素。今日外侮凭凌,国亡无日,思及这种革命青年,似乎大有隔世之感,时势之推移,国运之演变,尤其令人感慨系之了!
最后,再有一点,尤其值得我们称道,就是当时的革命青年,其求知欲之发达,极普遍而极彻底。一闻清廷退位,共和告成,执兵者一齐解甲,服官者一致解组,仍然还原到青年学生地位,潜心苦修地继续研究自己的学业,若干人留学欧美,若干人东渡扶桑,凡国内各地之学府,如京津沪汉等,尤其有大批的革命青年,负笈求学。这在当时,给予政府一办理善后之最大便利,而在以后,尤
其造就了许多政治上、社会上的领导人才。陕西鄙处一隅,而在国内历次革命史上,贡献最多,地位特要,实皆以辛亥革命青年为其中坚。这并不是我们夸大其词,有意标榜,过去的事实,一幕一幕的,在我们脑海中,存留着极深刻之印象,盖有不容磨灭者。但是当时亟亟学业的青年,其目的原在精研科学、以逐其富强国家的宏愿,不意时光迁流了25年,而国家之现状,反日益危急,甚至有整个陆沉之虞,这实在是号称辛亥时的革命青年,所万不能甘心的了。这尤其号称现时的革命青年,所万不能袖手的了。然则必如之何而后可?
我们鉴于辛亥时的革命青年,经过25年中的种种变故,精华似已消失了十之八九。今日残留的少数同志,必须宝爱自己的历史,必须担负先烈未竟的遗志,毅然决然地精诚团结,领导现在的革命青年,以挽救我国家民族的危局,以建设我残破的陕西!
我们希望现在残留下的辛亥同志,要从打破功利主义,恢复25年前的辛亥精神,艰苦卓绝地以纯洁高尚人格,为现代革命青年做模范,而使其趋向于正轨!
我们要大声疾呼地呼唤起现代陕西革命青年的求知欲望,在各部门的学问上,都要孜孜不倦地精研苦修,以为有所树立之基本!这一层不能办到,陕西将永劫不复。我们也知道在今日穷苦窘迫之经济条件下,求知问学,都是极不易言。但是社会机构,一旦不能打破,则我们即一日不能不竞争生存,要竞争生存,即不能不具备相当知识,环境难苦,要须多方挣扎,终有克服的可能。我们社会上的学人,我们辛亥的同志,我们多少的有力者,都应该站在一般民众的前头,领导民众--尤其是革命青年--先向求知的路上共趋,用种种的方法,造成一般社会研究学问的风气,有知识方有能力,有能力方不至被人淘汰,这尤其是我们诚恳希望的!
(原载1936年10月19日第2卷第34期《秦风周报》,署名“记者”),感谢yichenxq投稿!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