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邀请相关专家、媒体记者前往现场查看,并向媒体做了解释、通报。相关文保专家认为,塌陷裂缝等情况均处于遗址的保护砌体之上,系自然沉降所致。目前,遗址保护砌体结构稳定,遗址本体是安全的。
现场勘查
专家:遗址本体是安全的
昨日,记者在小雨中走上宏伟的大明宫含元殿夯土遗址,几条裂缝分布在基面之上,最宽处可达10余厘米,周围设有警示标志和警戒线,禁止游人靠近。
据大明宫遗址区文物局局长吴春介绍,含元殿遗址工程从1993年就开始实施,2004年保护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和日本三方共同完成。
她告诉记者,含元殿遗址从唐末到现在,历经千年自然风化及后期人类生活破坏,遗址本体已残破不堪。
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设计凝聚了中外专家的智慧,由于此前国际国内还没有先例可借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历经5年。在按照尊重考古资料、保证唐代遗存完整、再现当年含元殿基台规模和形式等原则下,采用特殊工艺在唐代遗址表面上覆盖3~5厘米细沙,再回填约50厘米的黄土作为保护层,其上铺砖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方式既保护了遗址本体,又从外观上基本展示了建筑基台的雄伟气势。
保护行动
整体维修工作即将展开
据介绍,从竣工之日起,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的稳定性就一直在系统的监测中。2007年由于雨水等原因,遗址基台发生局部沉降,含元殿西侧铺砖及侧壁出现裂缝。2008年底,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栖凤阁阁台局部出现下沉,侧壁出现多处裂隙,铺砖隆起。文物部门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进行了局部应急性抢修和加固。
近两年来,含元殿保护砌体的维护修补仍在不断进行。监测数据表明,保护砌体的裂缝均在工程设计的可控范围内,遗址本体是安全的。
特别是今年入秋以来,西安遭遇多年不遇的持续降雨天气,造成含元殿及翔鸾阁铺砖已出现的裂缝有加大趋势。遗址区文物局采取遮盖措施,严密监测。11月9日,土遗址保护专家现场探勘、紧急会诊。12月2日,抢修方案编制单位6位专家又再次现场踏勘、采样分析。
目前,对塌陷和裂缝已进行了应急性的抢修和修补,同时整体抢救方案正在编制中,将按程序上报,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整体维修工作将立即按程序展开。
相关阅读:
荣耀西安网友:近日漫步在环城公园内,突然发现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城墙出现了好多裂缝,有些地方的裂缝宽度已达5~6cm以上。身为西安人,从小生活在这里,城墙就像家的篱笆,它看得见摸得着,在进出城门之间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希望它能及时得到妥善的修复。(照片拍摄于南门至西门段,手机拍摄效果不是很好,希望有更多的网友参与到城墙的保护中来。)
连日降雨致千年华严寺多处毁损 千年古塔处境危 http://img.wmxa.cn/a/201111/10303.html
华严寺命运续:专家初步决定原址保护 http://img.wmxa.cn/a/201111/10567.html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