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杏林,没有杏,给人说来人不信。”这句口头禅,说明“杏林无杏”。当您走进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36平方公里的杏林镇,看不到杏树林,更看不到黄灿灿的杏。然而,今天的杏林镇却是以杏树成林而得名的。我走进杏林,对杏林进行了探秘。
杏林镇,位于扶风县城东15公里处,东与武功县接壤,南与杨凌示范区相邻,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全镇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26382口人,31421亩耕地。
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人才辈出。古代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现存的马援射弓处遗址、马超岭遗址依然雄风犹在;宋代名医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而久之杏树成林,因此而得名。每当仲春,杏树含苞怒放、花枝招展、飞红遍地、香溢四野、彩霞相映、天地一色、极为美观,使人精神舒畅、心旷神怡,故称之为“杏林霞彩”,也随之成为扶风八景之一。
探秘之一:“杏林”和“杏林霞彩”的由来。据史料和《陕西省通志》、《扶风县志》记载:石泰(公元1022年—公元1158年),字得之,号杏林,,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今属江苏)人。石泰天性仁慈,是一位精医术的道士,足迹遍及九州,最后定居于今天的“杏林”。石泰喜爱杏树,治病不取报酬,凡病愈者,要求栽杏苗一株,不数载,杏树成林。后人以“杏林春暖”赞誉医术高明的石泰,“杏林”由此成为地名,今日杏林也被用于代指医术。杏树成林显现的壮观,也被人民称为“杏林霞彩”。
探秘之二:马援射弓处遗址的传说。据史料记载: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三国时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据说也是其后人。马援射弓处遗址,位于杏林镇人民政府西南约1公里的西坡村社公寺村民小组,相传马援练箭时设靶场于此,后人在此修寺纪念,取名射弓寺。社公寺村民小组之名,由此演绎而得。
探秘之三:马超岭遗址的传说。据史料记载:马超(公元176年—公元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马超,因长相非凡,穿着讲究(《三国演义》中写道:一来人才出众,二来结束非凡),被称为“锦马超”。马超,是名门望族,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超岭遗址,位于杏林镇人民政府西南约1.5公里处,西坡村西下村民小组境内,距射弓处遗址约0.5公里。相传马超曾在此屯兵抗曹,其山势险峻,三面皆为峭壁,山上建有天池,筑有工事,凿有下山饮马的暗道,至今山上仍留有城郭工事遗迹,马道、饮马洞尚存。
随着对“杏林无杏”的探秘,杏林的人文历史再次显现。我相信,杏林的人文历史资源必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玉劳 刘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