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今日新闻网发起,西安摄影爱好者组织实施的关注留守儿童活动一行十人来到位于蓝田县的贫困地区——金山镇南湾岭村孟家组。
这是一个在经济方面比较落后的地区。孟家组有71户,291口人,其中14岁以下有20人。该村坡地不足50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传统的农耕。农闲时节,村中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外出务工就繁衍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该村,每年能与父母见面两次以上者有11人。与父母见面一次的有3人。由于与父母的间隔,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肩上。亲情的失落,加之整体文化素质的低下,儿童的整体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据村干部讲,30多年来,村中尚未出现一名大学生。仅有的是2010年村中考上二本大学的一名学生。“平时还好办些,大不了孩子多走点路,一旦遇到下雨天,孩子上学就是头等难题。有时候,老人们为了送孩子上学,不得不穿上雨鞋,拄着拐杖,来回步行半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一个小时去送孩子到大路上上学。”村民们如是说。一位年迈的老人说,他一辈子也没有翻过梁,出山,进县城都不敢想。
正是源于落后的经济现状,留守儿童的综合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地方政府也曾对教育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但收效甚微。隆冬时分,活动组一行人在村中发现,村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行路难。要致富,先修路。但是由于本组的实际情况,加之消息闭塞,致使道路问题至今仍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滞留村中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加之本身文化素质的因素,留守儿童的综合教育极为担忧。经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食粮的匮乏。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要实现路路通,道路不通,一切都是空谈。孩子们也只能继续生活在这个闭塞的山村。村干部如是说。道路通,就可以缓解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农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提升。经济条件的改善,也许是对留守儿童现状的有效改善。
夕阳西下,当活动组一行人离开村子时,这里的乡亲们说“看到你们格外亲”。高兴之余,我们却都感觉心情很沉重,我们的力量显得微乎其微,在此我们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贫困地区,关注留守儿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