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灵通必然容易出错,近期河北省发现死亡一年的“人”依然在领低保便是证明。作为一座拥有 370余万人口的城市,宝鸡如何杜绝这些问题? 12月 7日,记者走进宝鸡数字化城管大厅,发现工作人员只需敲打几个字母,每位市民的“档案”就一目了然。市工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久前,通过这一系统成功剔除了 1919位低保死亡人员和 8469位新农保死亡人员,彻底杜绝了漏洞。
这个神通广大的系统,叫“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属于数字宝鸡建设的重头戏。去年 6月启动开建,近期投入运行。据悉,此前,宝鸡市民个人信息往往是公安部门注册一套、社保部门登记一套、民政部门备案一份,错综复杂,难以管理。例如,某个市民辞世后,可能公安部门知道,但社保部门却“蒙在鼓里”,这也是各地信息管理面临的难题。
针对这一“顽疾”,我市拿出资金,邀请专家,整合民政、人社、公安、财政、教育、计生、卫生、残联、老年事业管理局、住建局、公积金管理 11个部门的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成完善的市民信息库解决了难题。市民信息库运行后,每个人在这 11个部门登记的信息实现互通,稍有变动,即能查出并及时纠正,堵住了“民生资金”的流失漏洞。
市工信局负责人说,这一平台的投运标志着“数字宝鸡”建设进入了新时期。下一步,他们将搜集更多市民信息,在便于市民查询的同时,服务社会管理和“大社保”体系。
记者 古小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