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2012-06-17 00:18  兵马俑在线

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认为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但区域差距仍然较大,今后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逐步健全。要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探索各区域经济的功能定位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中、陕南、陕北三地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重点,选准攻坚方向,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三大区域之间通过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流动促进特色的互补和渗透,实现陕西整体经济整体腾飞。

(一)由单向扩散朝着多中心发展转变

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关中,要充分发挥陕南陕北的优势,多中心发展。陕西区域发展需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三大区域明确不同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关中地区要打响“创新”的品牌。打造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和全国新的增长极。陕北地区以资源深加工为依托多元并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构建以精深加工为主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长产业链、清洁环保型的能源化工产业体系。陕南地区通过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建设实现突破发展。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依托丰富的生物、山水、矿藏资源,围绕有色、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等优势产业,通过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构建循环经济运行体系。通过三大区域间的资源流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减少区域间的经济落差,实现三大区域的共同繁荣。

(二)建设各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园区

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出城入园”,打造企业“航母”,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极。在关中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宝鸡、渭南国家级高新区建设;陕北重点建设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和沙丘治理园区,积极争取榆林高新区升格;陕南地区重点建设商丹、月河、汉江三大产业园区,争取汉中开发区升格。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吸引资源聚集,通过园区间的资源流动,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二、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通过市场引导企业有序竞争

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陕南陕北关中的企业都要通过市场发挥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依靠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市场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政府尽量不直接插手生产经营,而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市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避免随着政府投资的增减让经济坐上过山车,出现大颠簸。政府在基础实施、投资环境、政策、规章等方面的保障给企业吃了一个定心丸,有利于三大区域的企业顺利成长。

(二)用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陕西正在进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用科技统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提供了良好基础。应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关天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促进陕北能源化工产业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体系。加快陕南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构建。

(三)重视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抓好陕西“科技新星”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奖励机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投身三秦经济建设领域。支持高端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宽松的用人环境。要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流向陕北、陕南地区,促进陕北、陕南经济的腾飞。

三、全方位拓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让创新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捷径

关中通过创新实现率先发展,可以对陕北、陕南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创新能够提供经济上水平所需要的推动力。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尝试等都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状态。创新能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引领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创新能够促进企业探索新的经济运行形式、开拓新的市场,引导企业适应市场规则,开拓新的营销形式。在创新驱动下,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从而实现你追我赶的协调发展。

(二)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跨越

可持续的跨越发展为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跨越发展的路径。依托资源优势,立足于资源的深加工,减少资源破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保证持续的跨越,实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三)走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循环经济能够构筑符合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走循环发展之路,不仅陕南的青山绿水和经济腾飞可以兼得,而且整个陕西的资源环境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可以并举。

文/胡金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好心的哥劝人拾金不昧 贵重提包及时归还

2012-06-12 21:30阅读

陕西省、西安市少先队庆“六一”主题活动在大明宫小学举行

2012-06-01 14:37阅读

28日起应聘毕业生可登录陕西人事考试网报名我省振兴计划

2012-05-24 17:51阅读

我省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认定工作

2012-05-06 10:33阅读

西安仅有西安禾润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的胶囊是正规的 利润比皮鞋胶

2012-04-19 13:13阅读

西安网购市场有风险,消费者请谨慎甄别

2012-04-09 19:41阅读

大石碾,一首遗忘了的民谣

2012-03-10 08:4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