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青年放弃了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身来到陕西泾阳农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80后北京青年张寒用他的行动,向世人证明新一代北京青年敢于创新、勇于追求、坚强拼搏的奋发精神,如同他当初的抉择,他的人生必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9岁的张寒体型微胖,皮肤细腻,1.75米左右的个头,上身黑色T恤,下身牛仔裤,脚蹬沙滩凉鞋,椭圆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微微一笑脸颊遗漏出学生的稚气。走在大街上他绝对是一个标准的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城市青年,然而谁会想到他是一个在泾阳农村干了三年农活的“农民”。“其实,我们家经济情况还可以,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母亲在医院工作,收入都不低。”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寒说,“2007年,我从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回到北京后,就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在单位领导也比较看重自己。但是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后,我觉得很不适应,主要是工作太闲,待得有点慌,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工作被张寒戏称为“养老式工作”。“对于一个急于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有为青年来说,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确实让人受不了,因此,激发了我自主创业的欲望。”张寒说。
就在此时,他父亲的一位在泾阳县的朋友给他父亲打来电话,希望帮忙联系几位投资者,到泾阳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得到这个信息后,张寒觉得这是个机会,便萌生了去泾阳种葡萄的想法。“因为这两年国家对农业比较重视,自己也一直关注这方面的事,经过调查我发现中国的红酒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更坚定了我赴泾阳创业的决心。”张寒说。
然而张寒出人意料的决定,一时激起千层浪。首先是父母和妻子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明白有这么好的家庭环境和工作,张寒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其次,亲朋以及单位领导也极力劝阻他,认为他头脑发热。
“最难的就是下决定,很多人要求安稳的工作,过平静的生活,是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决定的,我的家庭经济情况相当比较优越,不会为自己的生计发愁,所以就想做一些能体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一些东西。”张寒说。
2009年年初,张寒只身来到泾阳考察当地葡萄种植业,8月份回到北京后他毅然决然辞职了。张寒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使得家人的反对意见得到软化。10月份,他回到泾阳注册成立了“泾阳和悦丰润农业有限公司”,自己任执行董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与当地农民签订了500亩土地承包合同,并与当地一家葡萄酒厂签订供销协议,由该企业出资购买葡萄苗,种植的葡萄也由该企业全部收购。
随后几年,张寒的葡萄园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扩大到2000亩。虽然葡萄苗木费省去了,但是土地承包费、人工、水电等等加起来,一年也要100多万元的投资,葡萄的生长周期大概要三年,这样一算也是笔不小的投资。今年,张寒最早种植的500亩葡萄已经挂果,产量150余吨,销售收入达到80余万元,这是他创业的第一笔收入。“虽然目前还处于亏损,但是五年后到达葡萄生丰长期,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张寒充满信心。
谈起今后的发展,张寒说,“我想办一个小酒庄自己酿酒,打出自己的红酒品牌。因为我们的葡萄品质好,糖度达到21.5%,这与我们平时的科学管理,技术种植息息相关,所以为我们提供了打造自己红酒品牌的基础。”
葡萄园里闲置的土地上,张寒还种植了些时令蔬菜和水果。他说,他要把自己的葡萄园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场所,人们到这里可以采摘、自己酿酒,享受田园生活。
回想自己的创业之路,张寒说:“现在想起当初毅然辞职赴泾阳创业确实有些冲动,但是我不后悔。我觉得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应该多体验一些不同的生活,在原单位那样每天工作8小时,周而复始,每天几乎过同样的生活,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记者 吴鹏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