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事一议上项目 群策群力促发展

2012-11-08 10:06  西北信息报

任池村地处礼泉县北部旱腰带地区,全村172户,726人,大小六个自然村分布在九宗山麓十多里的山梁上。这里土地贫瘠,沟壑纵横,山石裸露,千百年来,人们世世代代过着“出门靠走、吃水靠挑、收成靠天、点灯靠油”的落寞日子。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生活条件极差,严重制约着该村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特别是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这里奇迹般地发生着不少变化:路畅了,电通了,水有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变美了。

任池村山大沟深和崎岖的羊肠小道,一直是阻碍人们脱贫致富的根源。国家“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颁布以后,在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任池村党支部、村委会广泛发动群众,筹资筹劳,首先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打响了整修道路的战斗。在外职工、做生意的、出门打工的踊跃捐款,广大村民全员参与,同心协力,劈山开路,坚硬的山石,一次次被爆破粉碎,两千多方土石被筑成路基,一条6公里的砂石路面,不到十天就展现在人们面前。接着,又多方争取交通部门的支持,把砂石路改造成柏油路,利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对六个自然村3公里的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行路难、卖果难的问题。

“电灯不如油灯亮”,是任池村妇孺皆知的一句自我解嘲的戏言,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六公里的距离仅有一台25kw的变压器,电网基础差,又年久失修,稍有风吹雨打,用电就无法保证。为了提高用电质量,村“两委会”果断决策,发动广大村民筹资投工,配合电力部门,挖坑、栽杆、架线,并新增变压器四台,对村电网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更新,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

任池村地处渭北旱腰带,水比油贵,别说浇地,就是吃水,也只能靠天,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礼泉县财政局奖补资金15万元。购水泵、安管道、修水池、建水房,从5公里以外的肖山村引水上山,群众吃水从此不再靠“挑”。为了进一步解决灌溉、养殖用水,今年9月中旬,由县财政、水利等部门大力支持投资,群众集资捐资,总投资达150万元,730米深的机井在任池村开钻,同时,配套的30千米灌溉渠道,10千米饮水管道也都在紧张的施工中,到10月底,深井将成功出水,预测每小时出水量可达50m3,千百年来多少代人“盼水”的心愿,终于成为现实。

多少年来,任池的村民,大多都居住在破旧的土窑洞里,2009年,适逢国家实施“三告别”工程,借政策之力,按照县上总体安排,任池村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移民搬迁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2011年底,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幽雅别致、独具风格的移民新村,宽畅漂亮的文化活动广场。至此村民告别窑洞,喜迁新居。

三年来,在国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任池村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各个项目总投资过千万元,群众累计投工超1万个,一个万象更新充满生机的新任池吸引着许许多多前来观光的人们。

任池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惠民政策,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村民的齐心协力,在“一事一议”每个项目的实施中,县上有关领导、县财政局高度重视,选派专人协助规划,落实项目,并严格按照“农户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群众受益,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指导协调,经常性监督检查,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实施,让村民们享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实惠,任池村的干部群众喜在眉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我省老年人口8年后将达690万 空巢家庭形势严峻

2012-11-05 15:41阅读

基层政府与民沟通:打开天窗说亮话

2012-10-26 12:22阅读

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李慧哲:养爷爷的外孙女

2012-10-14 16:19阅读

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张新:“演戏”哄母亲高兴

2012-09-25 11:13阅读

聚众赌博从中渔利 乘车出逃落入法网

2012-09-05 13:22阅读

择校乱收费 家长敢怒不敢言

2012-08-22 15:57阅读

省残工委对未央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2012-07-31 21: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