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三公百年 千秋评说

2013-02-16 20:07  宝鸡日报

1917年的中国,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袁世凯称帝的阴云不散,大总统黎元洪大权旁落,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辫子军”首领张勋复辟,儿皇帝溥仪再度登基,冯国璋以副总理代行大总统讨张,黎元洪东山再起,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列强的魔爪、皇帝的美梦、军阀的野心、革命党人的抗争,堂堂中华,内忧外患,正邪较量,难见分晓。每当读到这段灾难史、耻辱史、奋斗史,不由人不回顾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毛泽东这百年巨变的风云篇章。

中国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百年求索,道路极其曲折,绝非一代成就,尽管三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战略思想各异,贡献大小有别,但都是影响和改变中国命运的风云人物。

他们都因饱饮了中华文化的甘泉而血气方刚,立誓拯救中国造福人民。但是,孙中山的民主在僵硬的封建土壤上一时难以扎根,他的民生民权鲜果还只是一片绿叶,无法唤起广泛的民众支持,而蒋介石以为一党专制就可以号令天下,将星璀璨就可以包打天下,四大家族就可以撑起天下,所有的东西无不佩戴着封建的符号。唯有毛泽东洞悉中国各阶级社会的内质,坚定认为农民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位一体,才能站稳脚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曾信仰佛教,然而孙中山自少年时代赴檀香山等地,系统接受西式教育后,皈依基督教,蒋介石两赴日本,亦以基督教徒标明与封建决裂。毛泽东则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赞佩梁启超、热衷进化论、追随三民主义,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创造性地将其中国化。

他们都在探索和试验政治主张。从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到科学救国,从倡导“民族、民权、民生”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积40年革命经验,依靠资产阶级开辟了崭新里程。蒋介石也曾气吞万里如虎,取得北伐战争胜利,又因倚靠帝国主义与江浙财团的支持,一跃掌握了民国党政军大权,但他最终将屠刀砍向了人民,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妥协的末路。而毛泽东从《共产党宣言》摄取了“阶级斗争”这个灵魂,始终以“大多数人”为杠杆,以“分田地”为支点,真正实现了解放与独立的梦想。

他们都坚信革命是以暴制暴,仅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10次,但军队是别人的军队,军人的屡屡叛变令他措手不及,这是他奋力创办黄埔军校的初衷。而蒋介石三入军事学堂,深得孙中山器重,10年间东征西战成为黄埔军校校长,但是,他的士兵是雇佣的、强拉的,他与军官是校长与学生的封建关系,他在嫡系与杂牌之间玩火,他将百姓的激愤视为土匪与乱民。而毛泽东从白色恐怖中发动秋收起义,以两三年时间和全新的军事思想,开天辟地创建了为人民、爱人民、天下无双的人民军队。

他们或许还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更有许多不同之处。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用一百多年时间、数千万人的巨大牺牲换来的,而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无疑是这百年间的主角,他们的一切功过得失,都写在中国近代史,也都是中国现代史、未来史的绝佳教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群艺馆免费开放 宝鸡市民乐享文化大餐

2013-02-16 18:23阅读

春运莫忽视乡村客运缺位

2013-02-07 17:06阅读

2013年1月中国好人榜揭晓 西安7人入选榜单

2013-02-04 10:41阅读

莲湖红庙坡街道强化督查公共文明引导工作

2013-01-31 00:25阅读

太白:一张督办函追回47万欠薪

2013-01-27 20:13阅读

宝鸡“独臂张”恋上羽毛球 八年带出百徒弟

2013-01-17 10:12阅读

拖欠土地补偿款群众安置不到位 眉县汤峪镇征地情况调查

2013-01-07 10: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