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免费心理疏导”应成为企业管理常态

2014-04-30 13:31  兵马俑在线

针对近年来急剧增加的工薪层心理问题,珠海香洲区总工会去年下半年开始,首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12万元委托社会心理机构开展“定向帮扶”,截至目前,首批面向500人以上的企业,已有近40家免费享受服务。记者近日从受托机构,香洲心灵美职工心理服务中心获悉,凡是有需要的企业均可预约。(4月29日《珠江晚报》报道)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世界500强的名企富士康,惹出的惨绝人寰的跳楼悲剧吧,这就是当下不少企业面临的管理软肋,由于过度强化竞争、加班、压力,让不少员工陷入了僵化、凝滞化的孤僻、封闭状态,形成人际碎片化,生存原子化,社交生活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谈到,“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员工成了“事实上的机器人”、“低值易耗品”,归宿感很差,幸福指数很低,总会惹出意想不到的管理悲剧,让“体面劳动”、“舒心劳动”成为空谈,让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就业政策公约》确认的原则:“在发展中必须把人放在首位,否则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自行产生就业机会的”的底线要求,受到了搁置。

对于心理发展,仅仅空喊“重视”是不够的,员工的不良心态不会得到改善,企业也摆脱不了负面制约。而必须将免费心理咨询,提升到企业发展的刚性需要高度:企业,仅仅给予员工金钱工资是不够的,还应该为他们的幸福创造舒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仅仅给予物质补给是不够的,也应该为心理收入、心理发展积极买单。这是员工的需要,更是企业的管理需要。不能缺位,不能懈怠。

就像珠海市的做法,将对员工的情绪关心提升到重要位置,并且积极拨款,帮助员工纾解内在烦恼。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真重视。员工掌握了科学的情绪处理和清洁方法,有了烦恼,要多和朋友聊天,不闷在心里;问题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再坚决对抗,而要学会接受,顺其自然,倦怠、焦虑、寂寞、逆反等不良心态就能得到改善,幸福心态、快乐劳动等就能得到循序渐进的落实。

《人民日报》曾谈到“心理收入”的概念:心理收入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奖励与晋升、发展机遇等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与心理感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员工心理收入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动力来源。“政府拿出12万元购买心理服务”,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心理收入”吗?这种做法持续时日,对于员工的幸福心态,肯定是一个积极的推进。

谈到“心理发展”,总有人更愿意将之推给员工个人,别忘了,心理发展在中国还是一个奢侈品,动辄每小时三四百元的心理咨询费,不少人还是觉得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不愿轻易支付这个咨询费。而心理矛盾、冲突以及诸多情绪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容易积蓄沉淀,形成更大的心理问题。除了个人吃亏,吃亏的还有企业。企业积极担当,也是在为自己制造“绿色利润”啊。

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是散漫自发、可有可无的,而是政府、企业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的延伸,是企业和社会应该提供给公民的个人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构成。公民的心理卫生发展,摆脱了无人问津、天马行空的散漫状态,幸福发展就能得到积极落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特级教师赴市第六保育院进行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

2014-04-30 11:07阅读

西安大学生开杂粮煎饼店?创业初每天只睡3小时

2014-04-29 15:38阅读

弘扬延安精神,促进教育发展 ——阎良区教育局开展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

2014-04-29 11:02阅读

陕西救人学生群体获授西安好青年集体特别奖

2014-04-28 15:41阅读

陕西一独立学院年检不合格 复查不合格将停止招生

2014-04-26 09:36阅读

陕西10名救人高中生将被授予“西安好青年集体”

2014-04-25 11:4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