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今年以来,西安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除加强志愿者培训、注册等制度建设外,还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嘉奖,建立了志愿服务嘉许和回馈制度。
近5万人已获全国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号
全市志愿者组成途径较多,有在各级文明办、民政部门登记的,也有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登记的,还有很多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他们都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志愿服务。但在实际中,志愿者因工作、求学等原因迁移后,他们的志愿服务信息无法续接的问题普遍存在。
从5月份起,我市全面启动社区志愿服务网上注册登记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者可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信息录入国家民政部的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中华志愿服务网(www.chinavolunteer.gov.cn),取得全国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号,这就相当于志愿者有了“身份证”。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5万人注册中华志愿网数据库。
此外,今年市文明办和市民政局重新认定了526个社区作为志愿服务记录的主要阵地,规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系统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站机制及硬件建设。在城六区及2个开发区人流量大的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启用了首批13个街头“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市民和来往游客提供长期、常态化服务。
志愿服务累计时间可为亲人兑换服务
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当你的亲人需要帮助,而自己又不在身边时,还可以以自己的服务时长,来换取其他志愿者对自己亲人的志愿服务。
未央区已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600余个,志愿者总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东元路物流社区,目前登记志愿者已达330多人,有100多人已在中华志愿服务网上成功注册。社区分5个网格单元,每300户配备一名网格志愿者,网格志愿者及楼长每天走访,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通过专用的PDA设备上报到社区和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时安排对口志愿者迅速兑现服务,实现了服务事项快速收集、办理、反馈。社区志愿者队伍由专人进行管理,每一位居民在注册成为社区志愿者前,都会填写一份志愿者登记表建立个人账户。注册完成后,志愿者每参加一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就会以双倍的服务时间记录在他的账户内,等到以后自己或者亲人需要帮助时可随时来社区支取。
通过积分、支取制度的建立,西安市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的嘉许回馈制度,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我市已在社区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由社区志愿服务站或志愿者组织记录下志愿服务的内容、时长等,以此对志愿者的奉献给予肯定。当服务时长达到一定程度,还会被评为星级志愿者或优秀志愿者等,获得一定嘉许。志愿服务时长1500小时以上的,将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
古城处处荡漾“大爱”的暖流
志愿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也让古城处处荡漾“大爱”的暖流。目前,一元挂号、一元就餐、一元护理、一元药品、一元乘车、一元理发、一元洗衣已遍布全城各个行业,近万名80岁以上孤寡和空巢老人享受到各种关爱服务,
此外,许多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活动载体,引导市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中铁一局社区“四必访”、泾渭苑社区党员争做“八大员”等,以及临潼区“爱心陪聊队”和“小喇叭宣传队”,长期走进贫困户、孤寡户和片区企业等,为群众解决困难、提供服务,推动了社区和谐关系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