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阎良区石川河畔的代家村随便问一个路人是否认识戴万直?如果回答不认识,那么我就敢断定这个人不是代家村人,要问为什么这么肯定,那是因为戴万直可是我们村男女老少、妇孺皆知有名的文化人呢!
关中社火长卷(部分)
说戴万直有名,那得说他手里的那张《清明上河图》,嘿嘿,您可别以为是宋代那幅画,戴万直的《清明上河图》那是他花了10余年的时间,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手绘出21米长的“关中古堡社火长卷”,村民们赞称是代家村版的《清明上河图》。石川河畔的民间社火颇有历史,在50年代,社火可以说是石川河畔每年重要的跨年活动,吸引上万人前来观赏。但是由于这些年来愿意继承这项民间的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致使现在很难再举行这样的活动了。为了不让这项传统技艺以后只能在人们的脑海里出现,戴万直决心把它画出来,这一画就是十年。今年66岁的戴万直说,这幅画他用掉近百盒颜料,几十支画笔,20余米的画卷最终装裱成功,老人说10年来也是百易其稿,“有时候一幅画要画十几遍呢,自己画出来也不确定,就找老者看,如果不对就得重新画。”
康桥八景
“这画的都是上世纪50年代自己堡子的民间社火。”画卷铺开,半米见宽的宣纸上画面内容从城门开始,社火由骡车开道,旗杆、响炮,然后是仪仗队、舞狮队、划旱船、踩高跷……各种方阵纷纷亮相,情节生动,人物逼真形象。老人眉飞色舞地讲解着,兴致颇高。
在长卷中的社火队伍,几十个方阵令人眼花缭乱。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热闹群众,每个人从动作到神态都栩栩如生,各不相同。21米的画卷,通过社火这一形式尽可能多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村民戴永祥激动地称这是戴家堡子的《清明上河图》,并努力地在画卷中寻找着回忆。
据随行的人讲,戴万直老人的又一力作《康桥八景》长卷也问世啦!(“康桥”原是阎良区的一个乡,现已合并为关山镇;石川河在流经关山的区域有座桥人们也习惯的称之为“康桥”)戴万直的哥哥戴万科讲,《康桥八景》是人们对古康桥自然风光的赞美,弟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在石川河畔的草根画者,手绘《康桥八景》长卷是对家乡故土的热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