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大资深教授、极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钱理群将携老伴进入养老机构安享晚年的消息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养老问题。
如今,一种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始运营。从上期的报道中可以知道,西安已进入养老新模式试点运行,人们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找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西安养老新模式究竟该如何完善,又该往哪里去?记者对话以“健康养老、疾病救治”为原则的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护理主任司冬梅医生,了解西安养老新模式发展方向。
铁一局中心医院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走进铁一局中心医院住院部五楼,就看到了轮椅上的失能老人和走廊里忙碌的医护人员,这是专属于失能老人,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楼层,是铁一局中心医院于2008年和碑林区政府合办的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被称为“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准备为老人洗澡的护理主任司冬梅医生。通过与司医生的谈话,记者了解到了铁一局中心医院建立“医养结合”模式的过程。
现如今,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养老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一方面,老年人身体素质不好,而家属一般都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老人又都护理心切。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为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另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离,使得老人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为子女增添了很多困难。
这种“医养结合”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的结合,减轻子女负担的同时,也可以使老人得到更专业的基础护理,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铁一局中心医院“医养结合”试点正是从这里出发,希望身体力行为同行积累经验。
资金政策齐驱并进才能突破养老瓶颈
探索中,西安“医养结合”发展困境也一点点呈现,西部医疗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落后的限制是原因之一。
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实行有一定得到政策补助,但还是稍显薄弱,如,每个床位一个月仅有90块钱的补助。司医生觉得,“要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政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推动力,毕竟,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的运营成本是很大的。”
因此,她希望政府能加大宣传,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对其投入一定的注意力,聚焦“医养结合”,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国家也在呼吁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机构,给医疗与养老的结合提供资金保障。”
“医养结合”的发展更离不开拥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现今,‘护理’还算不上一个专门的岗位,这就使得很多人并不注重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司医生提出了“医养结合”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现在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护理行业的重要性,使其更加职业化。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接触这个行业,从而推动‘医养结合’更好、更快发展。”记者赵蕾实习生柴迎朱瑞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