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新建36所公办学校、实现贫困学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保障全覆盖、实行大学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昨日从市政府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改善教育民生,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获得全面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了西安教育品牌。
加大投入 5年教育总投入翻一番
5年来我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大幅增加。全市各级财政教育总投入从2010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15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增幅达到17%。财政投入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的基础上,重点向实现教育均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软实力等方面倾斜,为教育追赶超越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全市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共投入资金20.93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6所,增加教师编制5200名,实现了全市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并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开发区新建36所学校
我市高度重视城市新建区教育配套,“五区一港两基地”共新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36所,截至目前,36所学校已有26所开学投入使用,8所已经建成正在筹备开学,两所在建,并与行政区共同提升学校50所,增加学位供给4.8万个。
我市不断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县域职教资源整合,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特殊教育加快向学前阶段和职高阶段延伸,所有公办特教学校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不断提高特教教师待遇,在全省率先将特教教师津贴由25%提高至50%。全市具有学习能力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并重视加强民族教育,先后建成西安市浐灞一中(藏族学校)、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维族学校)且已投入使用。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5年招录教师5435名
5年来,西安市共通过公开招聘、高级人才引进、招录国家免费师范生、“振兴计划”等多种渠道招录教师5435名。落实国家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人数达4350名。全面启动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先后对4980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开展培训。深入推进“名师工程”,开展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大学区名师导航工程等项目。
教育惠民 贫困学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保障全覆盖
我市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我市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截至2014年,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学校1492所,惠及学生38.38万人,占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100%,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48.99%。2012年,我市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全力推进实施校车工程,截至目前,共投入8719万元,购买校车205辆,惠及71所学校的9666名学生。
塑造教育品牌 大学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2012年春季,我市首先在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区启动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 2013年,全面实施大学区制改革,共有3083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719个大学区,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市级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项目已于今年9月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全市共组建设立51个跨行政区域大学区,启动实施了大学区名师导航工程,着力提升农村地区办学水平,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