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安市全力冲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点剧目,现代秦腔戏《易俗社》在首演获得成功后,西安秦腔剧院对其进行了精心提升打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戏迷面前,受到大家的欢迎。在21日召开的再版《易俗社》研讨会上,得到了戏曲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我第一次看这个戏就为之叫好,这次看了修改提升版更有底气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我们艺术界太需要这样的戏了,中华戏曲的初衷乃在提高人的素质,乃在移风易俗,而不是单纯的为钱。我非常赞成里面的一条高社长卖了老宅子也要保住易俗社,这条写得非常好,把艺人的精神境界写出来了。演这个戏,能鼓舞大家的士气。”
著名戏剧理论家毛时安认为,新版《易俗社》更加紧紧地抓住了家国情怀的精神,让人看到了艺术家用生命对于艺术、对于文化的极其坚定地守望,而这种守望精神,就是今天的艺术家特别需要的。“我认为新版很好地完成了史、事、人、情、理的一个有机结合,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著名戏剧理论家康式昭在研讨会上说:“ 这个戏我看了以后,脑子里涌现了8个字:‘难写、难导、耐看、要看。’说‘难写、难导’,是这个题材内涵太丰富了,里面可歌可泣的事、人相当多。‘耐看’,是这个戏让人一边看一边思索,即便看完了以后还让人去深入地探索、深入地思考。‘要看’,是通过这个戏能很深地感触到易俗社的精神与魂魄,所以一定‘要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