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老牌商业已稀缺
王府井将给陕西商业注入新理念
“逛钟楼”是许多西安人特有的记忆,位于盘道东南角的开元商城则是钟楼商圈的标志之一。昨日华商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些外地游客除了在钟楼前留影,也在开元商城门前拍照留念。在某消费点评网站上,大多网友是这样描述开元商城的:“西安钟楼旁的标志性建筑”。
开元商业1992年12月成立,开元商城钟楼店一期1996年6月对外营业。不过稍微上点年纪的西安人都知道,开元商城的前身是解放百货商场。家住东厅门的成先生今年58岁,他印象里在二十年前,西安各条大街都有代表性的商场,像解放路的民生百货、解放大楼,北大街的北大街商场,东大街除了钟楼旁的开元,还有华侨商场、唐城百货等等。
“除了城内的开元、民生,西安商业还曾有‘四小龙’的说法。”西安一家老牌百货企业的负责人回忆,“四小龙”当时指西安百货大厦、秋林公司、西安商业大厦(前身为前进鞋帽店)以及太白商厦这几家区级商业单位。他说,西安的老牌商业很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起来,多是国有企业背景。
转入市场经济后,本土商业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华商报记者了解到,曾被西安人熟知的华侨商场、太白商厦、北大街商场等已经拆除改造;西安百货大厦、西安商业大厦、唐城百货等已很少存在商业实体经营,变成了场地出租者。
“西安本土的老牌商业只剩下民生、开元和秋林等不多的几家。”陕西经典派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表示,像开元、民生都是迅速上升为上市公司,改制后在管理与融资能力得到了很大改观;并且顺应当时百货业规模化、品牌化的需求而发展至今。
他说,王府井在陕西市场扩张,这既是正常的资本布局,同时也证明了本土商业品牌的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一线城市的商业巨擘,外来商业巨头所带来的新的经营模式与理念,也有助于提升我省的商业竞争力。 华商报记者 李程 文/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