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市44座民办博物馆 不少“内瓤亏空,仅剩架子”(2)

2016-12-16 08:50  人民网

体制属性模糊,专业人才匮乏,“造血”亦不易

民办博物馆体制属性的模糊,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少磕绊。我国将民办博物馆划归“非国有博物馆”,规避了民办博物馆的事业属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又将民办博物馆划归“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例如,政府财政资金扶持民办博物馆就存在着拨付渠道不畅的问题。再比如,企业或个人对民办博物馆进行赞助时,也无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的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只能‘暂时挂账’。”郭治华说,这会挫伤社会公众参与民办博物馆事业的积极性。

专业人才匮乏也是目前大多数民办博物馆的老大难问题。据郭治华介绍,西安市各级各类博物馆从业人员16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20余人,“博物馆的数量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现象在民办博物馆更为突出。”

姬乃军原为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员,退休后受聘来到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担任常务副馆长。从国有博物馆来到民办博物馆,姬乃军最大的感受是“人才极度欠缺”。“国有博物馆有编制、五险一金、福利保障和各种晋升渠道,这些优势民办博物馆根本没法比。”姬乃军一脸无奈。联想到今年西安市一家国有博物馆招聘6人、吸引上万人报名的火爆场景,民办博物馆的门庭冷落让人唏嘘。

据介绍,由于收藏家自身专业知识有限、人才配备不到位,一些民办博物馆的馆藏真品赝品混杂,严重影响了办馆质量。此外,由于技术欠缺,很多民办博物馆里的“宝贝”无法得到专业保管和技术修复,更有甚者,一些文物还遭受了人为损害。

“一才难求”也导致了民办博物馆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西安市的民办博物馆中,像曲江艺术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管理的,基本都能按照行业规范良性发展,而缺失专业技术指导的民办博物馆,很多还停留在“展览馆”“古玩店”等原始形态,博物馆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双目”机场

2016-12-15 12:00阅读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举行“弘扬长征精神”一二·九合唱比赛

2016-12-15 10:01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西安学前教育 --2017西安学前教育“宣传年”即将起航

2016-12-14 16:00阅读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教师获2016年全国特教学校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堂比赛一等奖

2016-12-14 10:05阅读

灞桥区教育局召开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合格区工作推进会

2016-12-13 13:01阅读

王府井筹划收购开元商业100%股权 西安本土老牌商业成稀缺

2016-12-13 10:03阅读

西安立足文化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 “软实力”

2016-12-13 11: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