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
城市规模和发展思路有“短板”
虽然西安竞争“国家中心城市”优势突出,但在专家看来,西安“短板”也要尽快补上。
张宝通说,限制西安做大,有两个“短板”最突出:一是城市规模,二是发展思路按部就班,仍不够“出挑”。
张宝通说,与已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比,西安明显不如他们,即使和参与竞争的其他城市比,如沈阳、南京、长沙、杭州、青岛、厦门等,西安实力也比较弱。
张宝通举例说,环顾我们周边的四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合并了原万县市、涪陵巿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成都通过不断撤县社区,16年来城区版图扩张近三倍;武汉原本就是武昌、汉口、汉阳的合并;郑州以前比我们小,但它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农民工户口的省会城市,据媒体报道,2015年,郑州人口达到近千万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6位。这些城市都比西安大,比西安强。有人口,有规模,吸引力就强,招商引资事半功倍。而西安与其相比,劣势明显,竞争起来难免事倍功半。
“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代管,从而实现了西安和西咸新区的一体化,在建设大西安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孙维表示,西安发展空间和经济总量虽然比以前扩大了,但比起周边的重庆、成都、武汉还是显得较小。
吕仁义说,西安之所以规模小,有历史环境限制的因素:西安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引汉济渭工程完成后,西安、咸阳支撑的人口规模也受限于1100万,不可超越太多。此外,行政体制上还有待协调,就西咸一体化来说,西咸新区移交只是第一步,还要有后续动作统筹安排。
专家出主意
发挥陕西冷娃精神
张宝通说,陕西要实现跨越发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要超越、要突破,就必须打破常规。
外地人常说咱们陕西人是“冷娃”,这里面当然有调侃之意,但是仔细品味这两个字的深意,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冷”就是不热,就是不赶热点、不随大流,特立独行,敢想敢干。其实我们现在就需要敢作敢为敢担当,敢为天下先的“冷娃”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明王继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