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 见习记者李羽佳
网络的发达让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世界各地的美景,贸易的便利则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国外各地的美食。统计显示,2016 年,陕西省进口食品化妆品报检242 批,货值1169.1 万美元,同比增长95.2%。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被摆上中国人的餐桌的同时,食品安全也成了百姓关注的话题。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后,西安市食药监局先后发布三个关于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对进口食品经营者的资格、进销货台账、检验合格证书以及所售商品的标签说明等方面进行了彻底排查,要求不合规定的进口食品一律下架。经过排查,在西安市场上并无央视曝光的问题麦片,也不存在标签标称福岛县、群马县、东京都等10个受核辐射都县生产的食品。
洋食品多了
能放心买吗
目前,世界各地的食品,凭着包装精美、滋味曼妙无比,悄然来到西安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街小巷的进口食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过任何一个地图软件搜索“进口食品商店”,都能很快搜索出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店面。一些商圈和小区附近甚至出现了进口零食店扎堆的场面。然而,进口食品超市、进口食品直营店、进口食品线下体验店等五花八门的店名让人捉摸不清,外观艳丽,品种新奇的进口食品更是让人难以选择。
“这配料里写的都是咱中国没有的,也不知道吃了会不会过敏。”在长安路立交附近的一家进口商品直营店里,记者碰到了正在买调味品的马女士。看到朋友圈里“晒”出的用进口调味品烹制的菜肴,喜欢尝鲜的马女士也想试一试。但是第一次购买进口食品的她,看着货架上各种各样的“外国味儿”还是有些犹豫,“毕竟现在有问题的食品那么多,这些外国字连认都不认识,虽然贴了中文标签,但很多配料却很陌生,心里还是没底。”马女士说。
在这家店里,记者注意到,光是调味酱一个品类,四层货架上就密密麻麻摆放着近30余种。饮料、饼干、酒类、乳制品等其他食品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二学生刘丹月在货架跟前绕了三圈才找到她想要的一款韩国饮料。对于为何要来选购这款饮料,刘丹月说主要是因为同学的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西安市食药监局肉制品及工业加工食品监管处处长陈成彦表示,进口食品标签的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我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多数消费者只能通过中文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来考量食品是否能放心购买。“选择进口食品时,更多的会根据口感和价格衡量要不要买,反正现在同学们喝完都没事儿,应该不至于不安全吧。”刘丹月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