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精准脱贫,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7月10日记者从西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产业生态脱贫办公室获悉,西安市依托农业科技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近日出台,预计到2018年,全市将组建市、县、乡(区域站)三级产业生态脱贫团队,聚焦三大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扶贫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人员指导到县脱贫方式向“造血”转变
意见明确,将围绕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现代果业展示中心建立西安都市农业综合试验站,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和西安市农技人员共同组建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家团队,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与区县对接,做好猕猴桃、葡萄、樱桃等5个主导产业推广站的建设。逐步建成“试验站+主导产业推广站+示范点+贫困村(户)”的西安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辐射带动贫困区县、贫困村产业发展。
加强市级科研推广机构与高校、民营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西安市农科所、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与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学院+研究中心+基地”的模式,发挥民营机构的科技力量,加快贫困区县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作,加强课题项目的研究攻关,共同推动西安市农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实行对口帮扶。组织农(林)技术单位结合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做好全市391个贫困村对口帮扶,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指导,实现涉贫区县全覆盖。各技术帮扶单位要协助贫困县、贫困村,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技术、咨询、培训工作,指导县级专家服务队开展工作,为涉贫区县、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各涉贫区县应积极主动,确定专人负责,为专家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形成市县联合机制,共同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
依托农业科技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服务月”等活动,组织全市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涉贫区县、贫困村主导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快速推进技术覆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作务能力,助推脱贫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