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 老居民区停车难问题突出
对此有市民表示,这里停车确实困难,每次找到车位就像“中彩票”一样,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只有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才能杜绝此类事件。但也有市民认为,没有施划停车位就属于违规停车。另外道路本来就狭窄,要是出现火灾或者突发状况,消防车辆进不来,到最后损害的是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应该坚决制止这种行为,不能让私人利益凌驾在公众利益之上。”一位匿名受访者表示。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明德西路上聚集了明德门新天地小区、怡心居小区、明德门西区等数个老住宅区,居住人口超过5万人,随着近年来私家车普及,该地区的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8月13日晚10时,记者在此路段看到,尽管路边竖着禁止停放的标志,两边道路仍然密密麻麻地停着好多车,最多的地方竟然在路两边停了四排车,中间只留下三四米的距离通行。即便是到了后半夜,仍有晚归居民在找车位。究其原因,该地区基础设施太差,车位配比太少,以明德门新天地小区为例,该小区2000多户居民,仅有200多个地下停车位,车位缺口非常大。
破解 应向空间“要”车位
事实上,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在我市已经普遍存在,并存在停车难、物业公司管理难的“两难”局面,加剧了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此发布《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指导各地有效引导交通需求,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出应按照“贴近需求、分散设置、方便使用”的原则,布局在具备建设条件,且存在供需缺口的地块。公共停车场规模一般不宜大于3000个泊位,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对此,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方海韵建议,政府增建公共停车场的同时,老旧小区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向空间要车位,比如可建立立体停车位。有数据表明,采用双层机械车库,可以使地面使用率提高50%至85%;还可以对小区内部进行改造,将小区内不必要的空地改造成车位,同时鼓励开放周边单位停车场,尤其是夜间停车,通过各种手段缓解停车难。文/图 本报记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