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力支持
五年内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更是带动民营经济、区县板块突破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特色小镇建设持续火热的背后是西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就在今年8月,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 建设指导意见》,确定了西安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人为本、市场主体、集约高效5个原则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同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分批”的原则统筹推进,力争通过5年努力,分批培育和创建5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创新、多种功能集成、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形成“引领示范一批、创建认定一批、培育预备一批”的机制,力争建成10个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示范小镇;有2~3个特色小镇的产业能级达到1000亿级;6~8个特色小镇的产业能级达到500亿级;10个以上特色小镇的产业能级达到100亿级。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尽快在全市形成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品牌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不断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丰富区域发展内涵,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根据《西安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西安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列入特色小镇创建类和培育类名单的,按市级重点项目管理,享受市级重点项目的政策和保障服务。其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重点项目,所含子项目可享受市级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同时,特色小镇被新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或认定的,分别给予小镇主体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等等。
从产业规划到项目管理,从政策优惠到金融扶持……这些政策的制定无疑将让西安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如虎添翼”。
未来可期,未来已来。
9月初,我市2017年第一批创建类35个特色小镇名单新鲜出炉。其中包括了中兴科创小镇、陂湖生态文化度假小镇、灞柳基金小镇、世园婚庆文旅小镇、陆港金融创意小镇、空天小镇、西工大翱翔小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硬科技小镇、茯茶小镇等。而相较浙江、江苏特色小镇的7大类别,西安市特色小镇的类别共计设立了10大类,包括信息经济类、商贸物流类、金融基金类、先进制造类、航空航天类、科技创新类、旅游文化类、健康养生类、现代农业类、历史经典类等。
五年,是西安为特色小镇建设定下的目标。眼下,西安的特色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西安市第一批特色小镇稳步推进,31个小镇在建或者新建项目95个,7月份新增投资38.1655亿元,1~7月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46.103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额246.3亿元的60%,比上月提高了20%。而从区域看,有25个小镇完成年度计划的50%以上,完成年度计划的特色小镇有18个。新城区、临潼区、邑区、蓝田县、曲江新区、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航空基地所辖特色小镇完成年投资计划进步全部实现60%以上。
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目标追赶超越,大西安特色小镇建设已具雏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