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做工 一个月只能做出四五件
昨日,在他的工作室里,司马良向三秦都市报记者演示了这种始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工艺。
砑花葫芦,简单来说,就是在葫芦上砑出画来。原理与雕刻相似,将花纹周围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显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一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下去,使葫芦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形成花卉、山水、风景等浮雕效果。
“砑葫芦的第一步,是先用铅笔在葫芦上打底稿,把你要砑的图案画在上面。”嘴里说着,司马良的笔下瞬间已经出现一朵惟妙惟肖的牡丹花。
端详片刻,他放下铅笔,又拿起一把10多厘米长的玛瑙刻刀。“这第二步,就是用这把刻刀,在图案边缘处向两边轻轻挤压,使线条凸起。”司马良告诉记者,这一步完了是修饰,用来加强图案的层次感。完成一个不太复杂的作品,流程上一般需要一周时间,但多个作品可以同时来做。
“以前我一个月大概能做30件,现在忙的事情越来越多,追求的工艺也更繁复、更精细,一个月也就只能做四五件。”司马良告诉记者,在葫芦上砑花,仅有精湛的技艺是不行的,还必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因为葫芦砑花的题材非常广泛,唐诗宋词、花鸟鱼虫、故事典籍等等,无不涉及。“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砑花的时候才能更深厚,更有神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