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大西安营造更优越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在揭牌仪式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航伟指出,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是在新时代设立的新型审判团队,承担着全省乃至西北和涉“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光荣任务,希望知识产权法庭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司法裁判,塑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营造公平公正的创新投资发展环境。
李智在主持讲话中说道,要求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干警,充分认识成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的重大意义,认真履职、公正司法,立足西安、服务三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庭在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知识产权法庭人员咋组成
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段红军介绍,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现有员额法官12名,包括审判长4名、审判员8名。12名员额法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0人,本科学历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法官占83.33%。其中,有理工科背景的4人,每个合议庭均有一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审判人员以适应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特殊需要。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4人,30岁以上45岁以下6人,30岁以下2人,年龄结构分布均衡。知识产权法庭每名员额法官配备一名法官助理及一名书记员,实现扁平化管理。
涉知识产权的相关纠纷案件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主要类型涵盖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专利权纠纷等。以往,西安中院多年来审理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多起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指导性案例。此次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将有利于高效快速地解决这些纠纷和案件,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延伸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100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100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21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
记者谢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