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要防止“假同招”“假摇号”
受访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意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但还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否则家长很容易被校外培训机构“洗脑”。
“优质资源有限,这是现实。中考择优录取的政策也摆在那里,升学竞争压力大的本质没变,孩子该学的总是要学。”杭州学生李明心的妈妈说。
意见发布后,针对学生家长们的疑虑,上海市教委和浙江省教育厅均表示,将认真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同时,缩小校际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深化中考改革,通过招考“指挥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摇号入学,不是改革的最终答案。”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校长王治华说,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操作上要防止“假同招”“假摇号”等行为,防止民办学校变相提前招生、变相考试入学等,要让“一边喊减负,一边先占坑”的现象彻底成为过去。
专家称民办学校或将迎来发展分水岭
相关政策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是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而生,是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然而,不少民办学校在过度依赖生源竞争中逐渐“变了味”。一些“国有民办”,既占了国有资源的优势,又享受民办的收费机制,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初衷。
专家认为,随着意见发布及后续各地落实细则的出台,民办教育或将迎来发展的分水岭。
“意见着眼于教育公平和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整体的质量。表面上看,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做了各种限制,但归根结底是希望民办学校不以‘掐尖’为目的,办出特色,补位公办教育资源所不及之处,回归育人本质。”王治华说。
有受访校长认为,一部分教学质量过硬、教育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在今后依然可以顺利发展,但原本一些除了“鸡血”外别无特色的民办学校,在失去“掐尖”资本后或将面临较大压力。如果相关规定执行到位,将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个别民办学校间的灰色利益链,进一步缓解升学焦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