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要实事求是,不能乱说”
张继先表示,在一线搞科研,一定要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能乱说的。“早期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比较严格,规定患者必须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 还必须至少使用抗生素治疗3天无明显改善后 , 才能被列入筛查是否感染不明原因肺炎 。张继先当时就呼吁,必须对那些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有发热症状的人也列入筛查范围。 直到1月16国家卫健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相关诊断标准才降低。1 月 24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对最初感染的 41 例确诊病例进行的回顾性分析,论文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该论文分析的 41 例病例中,有 14 例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但仍被感染。这证明了她的推断。张继先说,这表明, 要么新冠病毒的病原可能不只是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个感染源;要么就是新冠病毒人传人,所以那些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人也会被感染。
张继先也是最早呼吁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应收尽收”的一批人。自从发现这种肺炎具有传染性之后,她就率先提出不论轻症、重症患者要集中收治。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实现“应收尽收”,当时医院一层楼有47张床,改造完之后只剩下37张床,根本不够用 。很多急诊病人根本收不进来,她只能干着急。张继先说,轻症患者在家隔离并不是个好办法。武汉1月23日封城之后,病例还在增加,因为很多人因为床位的限制,无法入院治疗,医生告诉他可能感染后,他一方面有些不相信,也紧张,他在武汉到处窜,这就是流动的传染源,这就有可能传染给很多人。
从那时起,她就提出,要把重点工作放在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因为死亡率太高会引发恐慌,哪怕是轻症患者,也不能让他到处乱跑,他毕竟是一个患者。很多轻症患者确证后担心自己户不会变成重症患者,会不会死,所以各家医院到处蹿,求医问诊,这样他就就成了流动传染源。”后来方舱医院的开设,正式回应了张继先的呼声,实现了“应收尽收”。再后来,医院开了十七八个病区,有1000张床位,才实现了“床等人”,张继先这才放下心来。
张继先回忆说,起初新冠肺炎暴发时,由于发病和病死的多熟是老人,当时网上也流传着一种声音,“新冠肺炎只传老人,年轻人或儿童不容易患病”,看到这种声音,张继先非常焦急。“很多老人得病是因为他们本身抵抗力差,有基础疾病,并不是说新冠肺炎青年人或儿童不易感染。到我们医院就诊的,清一色都是40岁以上的,后来运过来的年龄大的也有,小的也有。这个病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我这里治病的,有80多岁的。还有人在自己小区内遛弯,也得了这种病,不可能只感染老人。”
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张继先在临床和科研中还有一个特点,”不唯书、不唯上“。这一次,国家的治疗方案提出要少用激素,张继先说,根据她的临床经验,她对这个指导意见持保留意见。”有些患者发高烧,必须上激素才能退烧,不用马上就不行了。激素的使用跟用量和时间点有很大关系,当患者的症状出现缓解时要及时把药量降下来。关于激素的功效,它好还是不好,现在还没有一个临床的结论来佐证。“
让张继先尤其感动的是,这次新冠肺炎期间,团队有两名医生还在哺乳期,张继先提出为他们换岗,但都被他们拒绝,他们都要求坚守在一线,其中一名医生的小孩只有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