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楠
和很多村的第一书记不同,麟游县酒房镇万家城村第一书记周晓卫,是位来自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驻村干部,公司和家都在西安。但与很多村第一书记相同的是,周晓卫从去年驻村以来,一门心思扑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上。村上的群众夸赞:这位外地来的书记真给咱办实事哩!
万家城村地处陕甘交界连片特困的偏僻山区,和甘肃省就隔了一个村,这里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33人,贫困发生率25.3%,高于陕西省贫困发生率12.9%。周晓卫认为,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是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
贫困户万卫强前几年从西电技师学院毕业后,在企业上过班,到南方打过工,返乡时看中了老家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芯无法合理利用的商机。2016年3月,万卫强通过多方借款在村上建了一个木炭加工厂。因为缺资金,雇不起工人,生产时一家三代四口人齐上阵,73岁的奶奶弯腰驼背做活儿,周晓卫看得很心酸。但由于没有生产经验,木炭成品率长期达不到30%,生产得越多就赔得越多。周晓卫帮着调试了两天设备,成品率没有明显改善,便对万卫强说:“先停一下吧,问问别人再说。”
去年七月正值酷暑,周晓卫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带着万卫强先到西安长安区、户县两个厂家,但联系好的人却临时变卦了。他又托朋友联系到凤翔一个木炭厂,和厂长拉家常,不敢说明来意,不敢直接提问,只能时不时问一些技术上的小问题。回到村里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一天开了11个小时的车、跑了六七百公里,基本找到了门道、搞清了问题。
第二天,他们在木炭厂用排除法调试,基本确定为制炭机转数、轴套和原材料水分含量等问题。于是,周晓卫趁周末时间,带着木炭原材料回西电公司做专业分析,拜托厂里专业技术人员改制零件。过了个周末,周晓卫带着检测结果和备件,又回到万卫强的木炭厂试制了一周时间,最终,木炭成品率提升至90%,厂子走上了良性经营。去年年底,万卫强一家顺利脱贫。
扶贫工作不能忽视对特困人群的帮助。贫困户万玉田,2015年9月驾农用车出了车祸,致使左腿粉碎性骨折,在宝鸡市区做完手术后,长期在家卧床恢复,直到去年8月,左腿骨折部位未见骨头对接迹象且皮肤组织依然溃烂。万玉田一家5口人,母亲也是残疾人,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儿子均患有智障。遭车祸后,一个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妻子叶小琴一方面照顾一家老小,一方面依靠务农、打小工维持家庭生活。沉重的医疗负担压垮了这个困难的家庭,万玉田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周晓卫及时将情况反映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给予2万元特困补助,万玉田到市区重新做了治疗,现已逐渐恢复,使家庭有了脱贫的希望。
一年来,周晓卫依靠西电集团,配合村“两委”工作,通过开展医疗、智力、产业、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承上启下传帮带,在村里培育出了新的种植、养殖产业,贫困户人均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2016年全村脱贫27户113人;村级绿化、亮化、道路,村民饮水、住房、基础设施和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