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普遍进行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改革,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为实现新的人才目标而采取的有力措施。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为目的,使未来的人才具有生活目标、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能克服自身的缺陷,在变化的环境中有高度适应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现在普遍盛行的学校教育是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这种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会墨守成规简单模仿,根本谈不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要重新端正教与学的关系,真正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确实理解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精髓。教师的教学职责是诱导思考、激励思考,只有诱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只有激励思考学生才能探究问题、才能做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达到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能力。例如,《竞选州长》朗读开头和结尾后引导学生设疑:“我凭什么参加竞选州长?按道理应该获得怎样的结果?可事实上呢?我原来的心情怎样?现在呢?竞选前后我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就体现出来文章的基本思路,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转变了教学思想,必然就要改革“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的注入式的旧的教学方法。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学生所思,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能及,想学生所遗忘。针对学生和教材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思考,使学生的全部形神都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活化知识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其次展开思维激励创造,重在创造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设计、立意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评分着重学生的创造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充分提供阐释、评价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重新组织,构造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后解答、答题不必拘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再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开阔视野,加强学生综合思维习惯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科学、关注热点,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去观察、分析、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能阅读、理解、选择使用各种材料,并从中提取归纳、整理、加工出有效的信息,能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革了“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逼着学”转变成“领着学”,最终达到“我会学、我要学”的目的。此时的学生“疑难能自己解决,是非能自辨,斗志能自奋,高精能自叹。”一个创造型、综合型、开拓型的人才将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孕育理念下脱颖而出。
(陕西省泾阳县口镇中学何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