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自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就进行了较大改革,其中讲学稿的使用就是一朵奇葩。我们四位语文教师认真进行探究。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尤其在“课内比教学”中充分运用,我们探究了语文讲学稿的“五环”设计,同时也在反思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原则。
一、探究语文讲学稿的“五环”设计
1.定向:即在讲学稿上明示教学、自学目标和方法,明确“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2.预习:在学生预习时让他们熟悉课文同时解决相关问题,如①字词练习;②搜集作者资料;③初读课文,解决课内阅读相关问题。
3.探究:即师生共同进行的课堂教与学。包括如下环节:①导入并且明确当节课目标;②交流自学情况;③小组合作探究,由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落实问题;④再读课文,解决阅读问题或提出问题;⑤分小组展示;⑥小结(诗词及文言文当堂背诵)。
4.检测:课内用讲学稿的题目当堂巩固,当堂由组长批改;
5.拓展:结合课文,找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拓展延伸。
二、反思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原则
1.如何达到容量适度。语文讲学稿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容量要求。一篇讲学稿要达到的目标不宜过多,深度不宜过深,难度不宜过大。初学新知,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作文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的知识形成链状和网状结构。当然对新知的应用也应该加以重视。学习的目的是会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的讲学稿如何当堂完成,当堂落实正是应当反思的问题。
2.如何达到合作有效。当前学生要学习各门功课,如何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如何让他们之间合作达到有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现状,在友好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试图通过分组讨论教学方式的研究,让学生们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讲学稿的使用中都能得到发展,尤其让“潜能生”得到发展。
3.如何达到作业规范。现行语文作业简单重复、满负荷操作的现状非常严重,与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的要求很不配套。第一是简单重复,有时布置的作业重量不重质,研究筛选不够,综合改造极少,布置作业后检查评价跟不上,多数学生反复做、做反复,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平面作业,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不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创新能力退化。第二是满负荷操作,从量上看,教师布置了大量作业,学校及家庭准备了花样繁多的课外作业,学生面对大堆作业,能机械完成就很不错,哪里有自学或创新的时间和精力?又哪里有时间和精力落实语文讲学稿中补充阅读的内容?从质上看,现行许多语文作业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内外衔接和学科渗透的作用,未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不大。语文讲学稿有时也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身心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大政时事、世界万象,没有多方面立体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因此要反思进行语文讲学稿使用后作业改革的尝试,达到作业规范,使语文作业阵地集中、跟踪指导到位,形式变化灵活,使语文讲学稿作业落实到位。
(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汤国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