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位于汉中市东南隅,境内山大沟深,地理环境较差,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1个镇225个行政村,有22所镇卫生院,其中甲级卫生院10所,乙级卫生院9所,丙级卫生院3所。近年来,该县卫生局以镇村两级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为主线,以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持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设施设备投入及镇村一体化管理为重点,各项农村卫生工作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保障服务能力,加强卫生院规范化管理
稳固卫生人才队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镇巴县卫生局依托人才振兴计划和事业单位人事招录等机遇,近5年累计为乡镇卫生院补充人员90余人,极大地缓解了该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实。
县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加强聘用人员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业务能力较差的人员脱聘解聘,对于工作能力较强,有执业资质及招录希望的予以续聘,并且在绩效工资考核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正式人员同等对待,稳定了卫生院人员队伍。
多渠道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送出去”的方式达到了每年每个卫生院至少有一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对各卫生院的弱势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定期开展“三基三严”考核,养成了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职称考试通过率,达到了依法执业;通过严格执行中高级职称晋升必须有1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硬性规定,引导卫技人员主动到基层卫生院服务。
通过对口支援及县镇一体化,提高了镇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由县中医院托管边远的永乐镇卫生院,帮扶观音中心卫生院的妇产科、巴庙镇卫生院的外科,县人民医院托管边远的大池镇卫生院,帮扶渔渡中心卫生院的外科和盐场镇卫生院的妇产科,从而带动了帮扶镇卫生院的业务发展。
挖掘潜力,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狠抓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将地震灾后重建、国债项目、红会项目等资金予以有效整合,县卫生局自筹资金620余万元,先后累计投资322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第二轮建设任务。
其中新建18个卫生院20栋业务楼,改建5个卫生院11栋业务楼,新建、改建房屋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先期启动实施的安心工程已新建8个卫生院5000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宿楼,统一设立了职工餐厅、洗浴室、健身房,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均有了显著提高。
加大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该局统一组织为乡镇卫生院招标采购了6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其中卫生局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灾后重建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县卫生局又筹措资金50余万元,为5个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结合省卫生厅为全县配发的9辆救护车,目前县上已有14所卫生院拥有救护车辆,彻底改变了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设备落后的局面,提高了镇卫生院急救转诊及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为了提高镇卫生院的工作积极性,择优选拔了一批院长。通过竞聘,一批懂管理、有激情、责任心强的年轻人走上了管理岗位。目前,该县22个镇卫生院院长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35岁,同时对院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对连续2年年终考核排名最后的,予以诫勉谈话或降级使用,建立了院长能上能下的竞聘机制。
对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冲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推行绩效考核:每月对职工进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调查等“三百考核”,在确保岗位工资的前提下,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均逐年攀升。2011年该县乡镇卫生院总门诊74。3万人次,总住院2。95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长22%和36%。其中住院病人在800人次以上的卫生院有8个,住院病人在1200人次以上的卫生院有5个,最高的碾子卫生院门诊病人5。57万人次,住院病人1681人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在逐年增强。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织牢农村卫生防保网底
多渠道培养乡村医生,健全村卫生室网点。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撤乡并镇后,该县有8个边远山村没有村卫生室,无人承担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了达到“一村一室”,该县以乡镇为单位,在全镇范围内合理调剂乡村医生,将“一村多室”中的营利性村卫生室调整到空白村,使8个空白村全部拥有了村卫生室,达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村卫生室的基本目标,织牢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加大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力度,严格贯彻落实村卫生室村医每季度到镇卫生院学习培训不少于4天,卫生院每年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不少于10天,县卫生局每年举办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不少于1次的规定,加大了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及输液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以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027万元,其中县卫生局自筹资金200余万元,新建村卫生室76个,改建村卫生室176个。21个乡镇252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四室”分设,布局合理,面积充足,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的要求,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通过按月考核、奖优罚劣及考核确定新农合门诊定点机构等多种方式促进了村卫生室的长效、规范化管理。
保障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积极促进村医开展好农村卫生工作。药品三统一工作在村卫生室启动实施后,对乡村医生的经济利益有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县卫生局制定了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15000元的标准,加大了补助力度,经考核后,按季将40%的公共卫生经费拨付到乡村医生的个人账户上,对于全年收入低于规定标准而工作出色的,由县卫生局差额补助,从而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稳定了村卫生室工作队伍。
根据省市卫生部门对“镇村一体化”工作的安排,该县卫生局在充分调研、积极实施的基础上,做到了“六统一”即:医疗机构布局统一、设备药品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工作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考核统一。该县对乡镇卫生院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转诊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公共卫生为主的卫生院三类,在东中西三个片区分别建立了6个转诊乡镇卫生院,承担周围乡镇卫生院的转诊和技术指导工作。转诊卫生院与周围乡镇卫生院实行急诊急救业务片区一体化管理,业务技术实行统一培训考核。
通过“六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达到了“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镇,预防在基层”的工作目标。近年来,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全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县、汉中市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记者 胡汉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