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平米的智能温室,栽植着7万盆蝴蝶兰;每盆最低批发价30元,算下来每亩地产值在23万元。这神奇一幕,出现在西安木禾林生态园。
2012年12月18日,在长安区这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记者不仅被上述数字所折服,还目睹了更多令人震撼的农业奇迹。
长安区子午大道边的西安木禾林生态园,看上去像一家现代化工厂。阳光软弱,寒风刺骨,但跨进智能温室,顿感如沐桑拿。满目盛开的蝴蝶兰、红掌、绿萝,瞬间让人恍入花的海洋,步入美的天堂。在园区的花卉组培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将绿豆大的一个蝴蝶兰茎块,竟能变成32棵蝴蝶兰花苗。创建这个生态园的司建波说:“看到市民川流不息来参观买花,我感觉这是美的事业。”他是长安区马王镇的农民,也是西安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经营着名气远扬的陕西隆岳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顺风顺水的事业,使他对十八大精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思考的是,咱咋为建成小康社会做更多大事。”
在长安区沿山观光农业产业带上,像西安木禾林生态园这样投资几千万、上亿元的花卉生态园,还有陕西阳光雨露现代农业观光园、西安鲜花港等5个园区。一品长安花卉博览园、中国西部设施农业种植博览园等6个示范园,也正在建设之中。这里的观光农业,使当地农民看到新的商机。他们不失时机办起1360家农家乐,给长安区带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殊荣。记者在这里看到,众多西安市民冒着严寒游园赏花,在花木丛中享用农家饭菜,在开心农场种植蔬菜。花卉园林,不仅是长安区的新兴产业,也是西安市民的可爱花园。
长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这里的1.2万户农民,将6.2万亩土地托管出去,使粮食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大为提高。这里的杨庄有机粮食生产基地,有千亩良田不使用化肥农药。这里的细柳万亩粮食高产基地,运用着高技术的节水灌溉。这里的子午千亩粮田,采用着自压式喷灌。新品种的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使长安区的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获得丰收。
在灵沼街办鲁坡头村,记者享受了一番寒冬的春景:走进大棚,暖意浸身;鲜红的草莓在肥硕的绿叶中展露笑脸;随手摘来草莓咬一口,满嘴流蜜,满心清爽。鲁坡头村村民投资252万元,在230亩耕地上建起175栋钢架大棚,种植最新品种的草莓。他们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生产经营,每栋大棚最少年收入3万元。这样的草莓大棚,仅灵沼街办就有5000多亩。驱车于长安区雁引路、环山路、西万路、子午大道等,随处可见路边矗立着“奶油草莓”的招牌。“奶油草莓”,不仅使长安区展示靓丽冬景,也使西安市民出门有景看、寒冬可尝鲜,还使长安农民冬闲人不闲、在家有钱赚。
像鲁坡头村这样的设施瓜果园、设施蔬菜园,在长安区屡见不鲜。按照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园区引领、集中连片发展的思路,长安区引进了32个涉农企业,建设了王曲、灵沼两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大兆、炮里两个3000亩设施瓜菜基地,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仅2012年,长安区就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使全区设施农业达到4.8万亩。
长安区出台了15条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明确了区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4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全方位支持农业示范区建设,用政策引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2012年,长安区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5亿元,扶持发展现代农业项目近百个。如今,长安区“三带三园八基地”的现代农业已成规模,喜见高效。
眼下,运用新技术科学种田,使土地多产出;钱路不仅在农特产品的营销之路上,还在西安市民观赏农业的旅游之路上这些全新理念,已经深入长安农民的脑海。他们的收入也令人眼热: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2563元。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长安区快步发展的现代农业,正是十八大所指引的康庄大道。走在长安区淌金流银的黄土地上,感悟的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滚滚热浪,还有明天更美好的小康盛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