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行将消失的记忆:寻访1900年前的古造纸术(2)

2013-01-19 11:53  西北信息报

纸匠张逢学

古老工艺的传承人

75岁的张逢学是北张村楮皮纸抄制技艺传承人,他是张家第三代造纸传人,从9岁起跟着父亲学习如何造纸,从此和这个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前有句俗话‘有钱人把娃送到学里,没钱人把娃送到河里’,我走上这条路就是因为没什么大本事,从小就给家里打下手,慢慢的掌握了基本技术,后来为了想见见世面便报名当兵,复原回家后继续跟着家里面造纸么,没有想到这一路下来竟然成了古造纸术的传承人,我想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技术传下去。”我们不难从张老的话中感受到他对造纸术的热爱。

刚进张家大门,便看见一摞摞纸码的整整齐齐堆放在过道。75岁的老人张逢学热情地招呼我们,拿出几把树皮介绍说:“这就是枸树皮,学名叫楮树皮。这边两把都是枸树做的穰。夏天的枸树皮叫牙皮,从树上很容易剥落,作成的穰是黑色的;十冬腊月的树皮和树干粘在一起,剥下的时候带着树干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穰是白色的。因为穰分黑白两种,所以做出的纸也分黑白两种。白的就是白麻纸,自唐沿袭至清就用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隋唐时白麻纸还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不过现在这种白麻纸工序复杂,价格比较高,一刀纸400元,所以都是按订单制作呢。”因为正值冬季,不是做纸浆的最佳时机,所以只能看到捞纸和晒纸的工序,张逢学老人便向记者口述制作纸浆的过程:“制作纸浆是72道工序里面最难的,纸质好不好全在这里呢。先要筛选出用清水泡过的新鲜枸树皮,放到石灰水里泡2、3天,然后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原来的蒸锅是方形的容易漏气,我自己把这改良成圆形锅,一会儿我带你去看看。用锅蒸就是为了彻底的软化纤维。待纤维彻底软化,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铡刀切碎然后用工具压成松散状,之后还要放到石缸里用石具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从头到尾要经过备料、踏碓、切穰、捣浆-淘浆这几道工序才能开始捞纸。”

跟随张逢学老人来到张家后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整个造纸过程中用来踏碓的工具,穿过二道门就是切穰工具,张老一时兴起随即演示了一番。来到后院便是抄纸的地方了,这里有一个5米长、3米宽浸泡纸浆的水槽,张逢学的儿子张建昌站在水槽边1米见方、齐腰深的坑里一边从纸浆里“捞纸”,一边解说,“咱这里造纸技术好与不好都在这一捞,一手捞出纸浆的多少决定了纸出来的薄厚和均匀程度,这全靠个人经验。”只见他手持飞杆在水中来回搅动,让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然后在一块长方形木架子上摆好竹帘,用叫作叶尺的两根小木棍将小竹帘卡住。他双手握住木架两端,先将竹帘一端,磕出不赖棍,架子倾斜插入纸浆槽中,挑起来后再将另一端完全缓缓地沉入,大约五六秒钟后迅速将竹帘捞起,一张纸就在竹帘浮出来了,然后一张张叠放于纸床上。待达到一定厚度后,搭上杠杆压上石头逐渐除去湿纸中大量的水分,形成纸砖,接下来便是由媳妇们晒纸了。张逢学看着儿子捞纸的动作说:“我儿子是17岁开始跟我学,到今年有22年了,他现在抄纸学的差不多了,做浆、切穰差火候。”

说到自家造的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传人的张逢学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这古法造纸是纯天然,麻纸三伏天包熟肉,不发霉变味儿;演员卸妆时用麻纸,皮肤不过敏;酒厂糊酒盖,酒味更香醇;纸质光滑并富有韧性,写字绘画时不洇,吸墨不褪色,传承千百年依然如初。”他从房间里拿出一沓楮皮纸向记者展示,这种纯天然的纸亮白洁净,柔韧性非常好,用手使劲揉搓再展开,平展如初。

张逢学现在每天给儿子供纸浆,39岁的儿子张建昌在后院捞纸,每天从吃过早饭开始,忙活一天能出10刀纸(每刀纸100张),儿媳负责晒纸和揭纸。平时他们大量造的是一种以废纸、棉花下脚料和少量的构树瓤为原料的价廉“回收纸”。“今天我儿子捞的就是这种纸,这种纸一刀不到20元,需求量比楮皮纸大,主要供给医院产房或者迷信烧纸用。”张老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宝鸡“独臂张”恋上羽毛球 八年带出百徒弟

2013-01-17 10:12阅读

西安市1区9乡镇获省级生态县(区)乡称号

2013-01-11 21:20阅读

西安市团委表彰2012年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

2013-01-06 15:45阅读

西安市福建南安商会十周年庆典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12-12-14 11:02阅读

省市文明办领导检查骊山景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迎检工作

2012-11-30 14:39阅读

西安二环内停车pos机刷卡收费 谨防假收费员骗钱

2012-11-14 14:41阅读

微博镇长再出招 你买苹果我捐款

2012-10-26 12: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