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四剧院”即将定位为“娱乐中心”的消息在市民心中引起不小震动,这一曾经闻名全国的老牌剧院将仅存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据悉,西安秦腔演出剧场约有13个之多,后来有许多在拆迁中消失,而这些剧场曾经都给戏迷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听听戏迷的回忆,你还记得这些在西安消失的剧场吗?
西关剧场的竹签门票
位于西关正街南小巷东侧的西关剧场,原为新民社演出剧场,解放初期以席棚搭建而成,后来改成砖木结构。当时新民社的老艺人有王景民、孙新民、胡海民、孙秀云、孙莉群等,最受戏迷喜爱的演出剧目有《辕门斩子》、《劈山救母》等。那时,人们看戏买竹签入场(竹签长约20公分,宽约3公分),每签1毛钱,进场后站着看戏。改建后的剧场,内设池座,戏迷开始买票入场,有座票和站票两种。座票又分甲、乙、丙票三等,其中甲票6毛、乙票5毛、丙票4毛。站票大都在池座两侧,票价为2毛。生意人或手艺人看戏都买池座票,贫穷老百姓大都买站票看戏。一位70多岁的老戏迷回忆,他家住在南小巷附近,家里以农为生,他和小伙伴们想看戏时,就趁门口检票人员不注意时,偷偷溜进剧场过戏瘾。
新民社有一年票房收入保证不了演员工资,城内的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等伸出援助之手,到新民社剧场连演半个月,收入归新民社,这才解决了新民社的燃眉之急。之后,新民社迁往长安县(长安区),改名为长安剧团。
正俗社剧场的名家爆场
位于西大街北侧桥梓口和贡院门之间的正俗社剧场,设施简陋,戏台上没有扩音器,灯光靠点燃汽灯照明,观众站着看戏。
正俗社当时的老艺人有李正敏、李正斌、景正功、景正民等,演出的经典剧目有《五典坡》、《黑叮本》等,李正敏主工正旦,是该剧社的台柱子,只要是他主演的戏,观众场场爆满。有一年,外县剧团焦晓春来这里演出《葫芦山庄》,那时,女的主演须生很少见,而且她主演的诸葛亮,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深受群众喜爱,场场一票难求。因站着看戏的观众太多,结果戏台子都被挤塌了,演出一时被中断。当时的正俗社虽条件简陋,但有名家撑场,在西安剧场还算火爆,后来该剧社迁往铜川。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