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跨越了汉唐盛世的历史古都,自2013年9月“共建丝路经济带”的宏伟战略构想被提出后,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区位交通到科技商贸,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越来越多的丝路沿线国家建立联通,共同构筑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纽带和桥梁。
“长安号”常态化 开启新货运通道
2014年11月28日,满载着“陕西制造”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穿越富饶的关中平原,经过河西走廊和美丽的新疆大草原,抵达哈萨克斯坦。在这之后,“长安号”班列从最初的每月1班到如今的每月6-8班,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在它的承载下走出国门,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这列“幸福快车”已成为西安推进向西开放的靓丽名片。
“长安号”将西安至中亚的货物运输周期从15-20天缩短了一半以上,运输成本也降低了20%左右,可谓是一列“货运高铁”。如今“长安号”还向东开通了西安-青岛班列,货物到达青岛港只需42小时,就能通过海路运往世界各地。自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相互连通,西安真正成为了“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中转枢纽。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将更进一步推动陕西、西安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的步伐,推动形成以西安为中转枢纽。“西安港”亦将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最大的陆地国际中转枢纽港,云集全球商品,重现“万国通商”盛景。
深化欧亚合作 科技创新“向西走”
去年10月,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成为中俄两国政府战略层面的合作项目之一。其中,中方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俄方园区将位于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地区。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的建立,也标志着西安的开发区经验成功走出国门,进入俄罗斯。
在2015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剑桥科技园、新加坡工业园等十余家海外机构同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等共同发起倡议,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园区联盟。在建设丝路经济带的历史舞台上,西安正以科技创新为支点,进一步加快深化欧亚合作,推动双方产业化的共同发展。
网上空中发力“立体丝路”
如今的丝绸之路,已不再是两千年前那条驼铃声声的漫漫长路,而是一条立体多维的宏大经济带。依托公路、铁路、航运等联合运输体系,西安正在积极构建西安国际中转枢纽港,打造陆路、空中和网上新丝绸之路,一个立体化向西开放的大通道正呼之欲出。
去年10月,西安市依托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跨境出口业务,并开放网上试点平台www.iesroad.com,今年2月启动了跨境直购进口业务。试点平台的域名中“ie”代表互联网,“sroad”是丝绸之路(Silk Road)的简写,自跨境业务开展以来,国内外众多电商蜂拥而至,西安综合保税区迅速聚集了一批电商、信息平台公司、支付和物流体系机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单日出口量突破万单,昭示着“网上丝绸之路”已成为通途。
今年以来,西安空港已与全球18个国家(地区)的30座城市实现通航,境内外24家航空公司共运营常态化进出境航线51条。仅今年1-8月,西安海关监管进出境航班达10706架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9%,进出境旅客113.2万人次,已超过2014年全年进出境旅客总量,西安空港作为西北地区中转枢纽港地位逐步凸显。这座内陆城市正依托航空运输,让丝路合作与交流由“走”到“飞”,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的崭新起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