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近年来,西安市着力创新投入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系列文化服务工程,已初步建立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构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的城市文化品格正融入这个城市的血脉,我市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讲述好西安故事、传播好西安声音、展示好西安形象。
形成品牌:市民对文化生活更满意
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了解到,超过七成的市民满意度,来源于近年西安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截至2015年底,全市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总计198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 15个,其中市级图书馆1个,区县级图书馆14 个,藏书共计183万余册。公益性文化(群艺)馆14个,其中市级群艺馆1个,区县级文化馆13个。建成乡镇(街道) 综合文化站172个,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571个。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总局授牌);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36个;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县2个(临潼、高陵),省级文化先进区县7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传承人6名;列入国家规划的文物大遗址7个(西安城墙、大明宫遗址、杜陵、秦始皇陵、姜寨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
如今的西安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在市委、市政府多年的努力下,形成了亮点频出的品牌。比如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组织实施千场戏剧惠民演出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公益电影放映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而组织举办“欢乐百姓”“西安红五月音乐会”“夏日广场文化活动”“百姓英雄榜”“千场戏剧惠民演出”“好剧献孩子” “西安读书月” 等群众文化活动。不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获得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