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使传统艺术活起来传下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下发《关于加强西安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通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中长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规划,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基地,一手抓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的普查、保护和开发,一手抓传承人传习人的扶持和培育,利用各种节庆和传统文化习俗,充分发挥出优秀民族传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加强对流传在民间古老艺术的抢救保护,加大对有“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又名长安古乐)的扶持力度。近年来,西安市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抢救性录音和录制,为老艺人拍摄纪录片,并组织了9家乐社录制了整套的演奏曲目,与西安音乐学院共同出版西安鼓乐专辑《雨霖铃》,建设了鼓乐博物馆,在大唐芙蓉园等旅游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欧亚论坛等重大活动中为其提供演出展示的平台,使这个古老的宫廷乐种走进民间、扎根民间,成为西安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形式。
目前,西安鼓乐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戏曲工作者走出去、把青年学生引进来”,使传统的秦腔艺术在新的时代活起来、传下去。西安秦腔剧院旗下两家百年剧社易俗社、三意社携《三滴血》《火焰驹》《双锦衣》《杨门女将》等经典剧目走进清华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让青年学子走进剧场,观摩现场演出,亲身体验古典艺术之美。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