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激增凸显利润
车位建安成本不菲
近几年,西安私家车数量猛增。今年6月28日,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50万辆,其中私家车占到全部机动车总量的8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如此大规模的汽车数量下,西安人对车位的需求也越发旺盛。
除了私家车变多,部分区域短时间人口和车辆密度的增加也让车位变得紧张。不过这种现象更多出现在中心城区。华商报记者在大庆路、吉祥路和粉巷等地看到,不少建筑年代久远的家属院、老小区在规划初期并未虑私家车的停放问题,往往一位难求。
“新建小区出现的车位空置问题,说到底还是和费用有关。”克而瑞西安机构总经理朱郁表示,按照有关规定,近年来西安的新建楼盘车位配比大多都超过1:0.5,有不少还达到1:1以上。如果配置合理,至少一户一个车位问题不大。他说,事实上曲江区域楼盘的车位利用率较高。但在城南、城西和城东的不少小区,由于车位售价或停车费用较高,加上车位配比和规划不足,地下车位空置、地上车满为患的现象反而很突出。
虽然现在价格高攀不起,但车位在几年前还只能算商品房的附属品,甚至有些楼盘曾为了营销喊出买房送车位的口号。“以前做车位不怎么赚钱。”长安区某开发商负责人直言,在房地产行业初期,开发商做地下车位是负担,要靠卖房子赚回来。但现在反过来了,房地产开发的整体利润不断削薄,车位利润就凸显出来。
独立地产评论人李连源说,除了开发商期望通过卖车位来获益,西安车位较贵还有一定客观原因。毕竟车位的公摊一般在50%左右,有的超过100%,而商品住宅的公摊大多在20%左右,这意味着一个10㎡的车位可能要占用远超过自身面积的公摊,加上土方、通风、排水、承载、照明和消防等一系列建安成本,导致车位价格不菲。
疏导与增加供应是主要手段
一方面是市民吐槽车位价格超过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则是相对状态下的停车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要从保证车位供应的角度入手。
李连源说,车位的供需矛盾既有历史原因,例如:有些稍早的小区配比不足;也有结构性问题,有的一个家庭两三辆车,还有的家庭一辆车没有;同时也和营销策略有关,例如: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不愿出租车位;再加上市场自主定价的现实原因,导致有车一族缺乏话语权,而一部分僵尸车却占着车位造成浪费。
“提高现有车位的利用率非常关键。”李连源认为,从监管和政策层面,应当疏导开发商将空置车位出租,扭转卖不出去就干脆空着的心态,认识到车位并不会越囤越值钱。另外,在车位的定价问题上,尽可能增强业主的议价能力,同时在购买方式上引入更灵活机制,例如:争取到接近房贷的优惠利率等,减轻购买压力。
严跃进分析,增强停车、出行资源的宏观配置能力则属于技术层面问题。他说,比如:公共停车场、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同一车位能否实现错峰使用,进而实现“见缝插针”的效果,降低车位空置率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升公共交通能力,比如:增开到地铁站、公交枢纽的班车等,降低市民对私家车出行的依赖。记者 李程 黄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