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我国规模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在西安建造(3)

2017-08-21 19:14  人民日报

“探索未知的世界”

管廊建成后,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电信、燃气、污水等管线都将迁至“地宫”,留给人们崭新的“无线”古都

“西安是千年古都,你们不会挖出什么文物古董,损坏什么遗址吧?”记者问。

“这个你放心!真正的墓葬、文物在比较深的地方,我们开挖得还浅着呢!”张平笑着说。

虽不用担心这些,但建设地下管廊,面对的毕竟是一片未知的世界,由此带来的“麻烦”,往往不亚于施工本身。

“所有管线在土方开挖之前,都必须先确定好迁改方案。”张平告诉记者,在设计阶段,管廊设计者要查阅所有能找到的管线普查资料,彻底摸清此前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不过,有些管线铺设年代较早,图纸很难再找到,而且,过去有些管线实际上也并未严格地按照图纸施工,使得设计难度陡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进行“物探”,用工具去一点一点地摸清地下情况才行。即便如此,也存在着漏探率,只能小心开挖。

同样是地下空间利用,管廊建设还要协调好与地铁建设的关系。“地铁隧道一般采用盾构技术在地底下‘钻’,深度一般在地下20米左右,我们则是明挖,深度更浅。”张平说。可是,管廊如果遇到从地面“扎”至地下的地铁站时,确实比较麻烦。“现在的解决方案,一般是管廊主动绕开地铁站。也有项目试着将地铁站与管廊‘融为一体’,交叉分布,但目前尚在探索之中。”李跃飞说。

建设管廊不仅要在地下动脑筋,还涉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水系改道、苗木移植、交通疏导、市政协调、园林等方面,每条管廊的外围协调单位多达20多家。“如果不是西安政府各部门给了很大支持,项目很难这么顺利推进。”张平说。

目前,中冶十七冶已在西安陆续开建了9条综合管廊和14条缆线管廊。一段管廊建成后,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电信、燃气、污水等多种管线就会分批迁至“地宫”,留给地上一片清爽的空间。而到2020年全部完工后,全长73.13公里的干支线管廊、182.5公里的缆线管廊便将如主动脉一般地深植于西安4个行政区内24条道路的地下,昼夜不休地为古都的城市运转提供动力和保障。摄像头实时监控、温湿度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烟感探测感应、无人机巡检……靠着现代科技的帮忙,“长眠”地下的各种管线将很少再被打扰,更不必担心隔三差五被挖出来“收拾”,一个崭新的“无线”古都将出现在人们面前……

眼下,随着不少城市逐步意识到地下管廊的重要性,在建、将建的管廊项目也越来越多。最近两年,我国每年开工建设的综合管廊均超过2000公里,到2020年,整体规模有望赶超发达国家。目前,中冶集团正致力于研发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以开辟管廊建设的“新战场”。“我相信,随着规模的快速增加,咱们国家建设管廊的水平也会跻身世界前列。”李跃飞胸有成竹地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和蚂蚁金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移动智慧城市”建设

2017-08-21 12:06阅读

西安70岁老人遛弯时走迷 多人合力将她送回家

2017-08-21 11:47阅读

揭秘首届科技人才峰会院士工作站签约内容

2017-08-19 12:04阅读

市长上官吉庆与中车长客公司董事长王润一行举行座谈会

2017-08-18 13:22阅读

西安市旅游局局长担任市级旅游厕所“总所长”

2017-08-17 22:42阅读

女大学生西安打工被骗警方追回 赴福建龙岩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2017-08-17 13:57阅读

女孩座电动车突然晕倒掉下 西安两民警烈日下撑伞守护

2017-08-16 17:4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