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浓浓年味回归背后——4000年后西安年为何最中国?

2018-03-13 13:42  西安日报

正月十五,500架无人机划过西安夜空,万人目睹。唐诗中“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描绘的千家万户尽兴赏灯闹元宵的场景得以重现。今年从立春到元宵节,西安180多项活动铺陈开来,年味强势回归。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传统文化复兴的试水,也切中了传统春节的关键字——“闹”。伫立西安街头,心田一次次被久违的年味激荡,这背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文化、和合文化“基因”引发的共鸣。

非遗“回归”添年味

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有4000多年。今年的春节,长安城变了。非遗展示多而集中,年味更加醇厚。

上元夜赏花灯的习俗延续了千年,制作花灯的非遗技艺与之相生相伴。“今年城墙灯会从2月8日到3月25日,共46天。”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负责人贾晔说,邀请了百余位匠人用非遗技艺制作传统花灯。有18米高的生肖犬灯等突破,还开启AR游灯会活动。传统与现代结合受瞩目。“往年50万人次左右,今年接待量大约80万人次。”贾晔说,2016年春节因瓮城是春晚分会场,西安创下游客接待记录。今年,这个记录又被打破。

户县杨氏木杆秤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杨卫斌去年春节接到一个邀请,今年他接到五个邀请。“忙不过来,只接了三个。”杨卫斌全家兵分两路,他初一到初六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非遗展示区,和其他30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一起展示。初一到十五,妻子和孩子在大唐不夜城展示。“妻子嗓子都哑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太多了。”他初八到初十回鄠邑区参加当地“西安年”活动,再赶到曲江帮妻子。他们展示了创新的小巧礼品秤,刻小狗图案、福字,配葫芦形秤砣备受欢迎,这也给了他们继续传承的信心。

“今年的年节里,民俗、非遗项目的全方位出席,可以说是一次大复活。”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西安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告诉记者,过年过节传统离人心最近。今年西安春节期间的非遗、民俗活动是最隆重的体现,很多中断多年的村级社火也火起来了。太多老艺人提前给乡亲拜年,然后春节全家出动展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架起“高速路” 西安45家医院可结算

2018-03-13 12:49阅读

西安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督查 无证办学等问题较集中

2018-03-12 21:01阅读

西安中院审理一起药品制假案 案犯自制假冒胶囊网销3090笔

2018-03-12 08:43阅读

多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筹建“西迁精神”纪念馆

2018-03-09 14:21阅读

2018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推介会在西安举行

2018-03-07 22:13阅读

留学生西安创业办公司 仅二十分钟就拿到营业执照

2018-03-07 11:37阅读

十里春风季,追赶超越时——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2018-03-05 18: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