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城门遗址还原的唐代生活
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介绍,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那时,明德门遗址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正是那次发掘让世人看到了明德门五个门道的建筑形制。考古队当时在五个门道中发现只有东西两端的两个门道有车辙,有的车辙还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门道通行的,由此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明德门中间的三门应该是不准行车的。
从车辙绕门而行来看,这与《大唐六典》中记载的:“凡宫殿门及城门,皆左入,右出”的制度有关。据此,考古学家断定明德门的五个门道中两端的二门为车马出入通行的,其次二门为出入行人通行。最中间的一门,从雕刻精致的残石门槛来看,应该不允许一般人通行,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的。在门外东南不远处,有“圜丘”及“先农”坛,为当时“郊祀”之所。
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