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一、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的情感,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更直观生动的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我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一只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中前进,小猴被颠得一上一下。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真正的激活了。大家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在音乐中,小猴坐着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前进,车轴画出一条直线,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三次动画演示,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圆的认识的欲望。
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过去,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都要占用不少的时间,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卡片和小黑板从黑板上滑下来的现象,这样,就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快捷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运用计算机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等份,对插;再平均分成八等份,对插;接着演示把一个圆十六等份,对插,然后观察对插后拼成的图形;最后再演示三十二等份的拼插过程,完成这四组后,把四种拼后情况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到屏幕所展示的图形,通过讨论,找到圆与所转化的长方形的各部分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接着运用数学的极限思想在三十二等份图形后演示出一串省略号让学生想象,如果六十四份呢?一百二十八份呢?二百五十六份呢?……学生就会想象出,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三、引导教学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混乱,缺乏严密性,导致在课堂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学中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23+5=82.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个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是懂的,问题可能有三点:一是对数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二是他在大脑中形成“28”这样一个两位数的能力还欠缺;三是对从高位算起的口算思维方法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利用了课件对出现上述错误的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因为计算机数字的输入只能从高位输起,否则计算机就要提示说“你错了,请重新输入正确答案!”学生一听这亲切的声音,通过比较分析,就能很快地发现出错原因。这样就在练习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