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个村子排出了全本《梁秋燕》(2)

2013-07-11 17:20  宝鸡日报

活动搞起来

一个村八支文艺队

白家凹村搞文化活动,少不了赵权。

今年72岁的赵权出身于曲艺世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西府曲子的每一个调子都烂熟于心。作为白家凹村西府曲子演艺班的第四代传人,他对西府曲子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早在1988年,省上对各县、镇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考核,举办了一次文艺比赛,当时担任南指挥镇文化专干的赵权主动报名参加。“为了给我们镇争光,我专门创作了三弦弹唱《赌博把人害扎咧》,用西府曲子反映当时的文明主题,一下子轰动了,获得了独唱类一等奖。”

赵权对文化活动的模仿到自主创新,就从这次获奖开始。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支持凤翔县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赞创卫》、感恩党的好政策的《民生工程惠万家》,也有展示美好新生活的《四个老婆夸凤翔》《台胞回故乡》等。赵权说,西府曲子虽是老艺术,但也在与时俱进,用这些古调填上新词,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和欢迎,成为白家凹曲子演艺班的“经典曲目”。最近,由赵权作曲的西府曲子表演唱《安全警钟应长鸣》在该县晚会上大放异彩,赢得了好评。

赵权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唱曲子没意思。西府曲子的调子有130多种,有几种调子已经失传了。之所以不停创作反映如今生活的曲子,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家乡曲调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大家爱上这种节奏了,以后就不怕没人唱,也不怕调子失传了。”

在赵权等文艺热心人的带动下,白家凹的西府曲子自乐班成立了,秦腔戏曲自乐班成立了,广场舞舞蹈队成立了,西北锣鼓表演队成立了……目前,村里的各种文艺表演队已达到8支。

文化热起来

一本戏唱出好开端

乡村文化的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建一个图书馆、搞一个篮球场、办一场秦腔赛这些零碎的东西。建设一个文化强村,带头的文化人能力要强,文化活动基础建设要强,更要让整个村子的文化氛围强,这样才是文化强村的发展之路。

谈到今后村子的文化建设,王来羊和赵权的情绪,从说戏曲时的激扬,转成了思考文化发展的深沉。对于未来之路,王来羊和赵权的探索可谓大胆。“我们曾去过学校,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将一部分音乐课改成了西府曲子,希望通过赵权老师的教授,让小孩子们从小都能听懂、学会、爱上西府曲子。”想法很好,可惜现实并不如自己想的那般美好,“赵权老师去教了几个月,问题出来了——由于西府曲子的调子比较难掌握,导致曲子比起流行歌曲来,学会的难度太大。此外,流行歌曲的传播范围广、手段多,无论光碟、网络、手机等,都可以轻松地找到某首歌曲,但是西府曲子只能靠艺人们口口相传,时间、场地、效果限制了曲子的发展。”

发展的难处,赵权早在十几年前就感觉到了。“以前县上一共办过三次曲子大赛,最早的一次是1988年,那时候全县有20多个班子参加,到2005年的时候,只有16个班子参加比赛了,到了2008年,数字下降到了14个。”

拍全本戏,是王来羊想到的另一个办法。“全本戏从演员人数、服装道具、伴奏乐器等方面来说,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我们排成了,有影响、有荣誉了,就会有更多的村民自愿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回想起年初排演《梁秋燕》的场景,王来羊感慨不已。“下班、农闲时,大家都想歇一歇,不好意思去叫人,我就‘厚着脸皮’不停打电话,直到参与演出的村民到齐,那个月,我的电话费涨了几百块钱。”

在大家伙儿的努力下,白家凹村的全本《梁秋燕》成了,也唱红了。村里演,人爆满;县里演,人气旺;市里演,人满座,这让王来羊看到了希望。“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还是想看看本土的东西,而且我们农民离不开这些沉淀了许久的老腔老调。有了好效果,以后排其他的戏大家才有激情,村民愿意去排戏,村里的文化氛围就会更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部署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建设活动

2013-07-09 16:01阅读

夏天秀色当心致癌 指甲油口红粉底液要慎用

2013-07-07 08:38阅读

别把文明挂在嘴上

2013-07-05 16:29阅读

铁路暑运今日启动 西安火车站将停售站台票

2013-07-01 10:50阅读

“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将在西安举行

2013-06-27 08:10阅读

陕西省38万初中生6月22日起参加中考 共八科六卷

2013-06-22 18:07阅读

曲江文化惠民:助力“幸福西安” 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指数

2013-06-17 16:5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