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100公斤的生活垃圾经各级利用处理后,最终填埋量仅有1公斤。4月27日,作为西安市首个垃圾分类系统试点区,浐灞生态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启动。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倡导小区居民从源头垃圾分类做起。
瑞典是全球垃圾分类利用处理最成功的国家。为借鉴经验,2012年底西安市政府与瑞典于墨奥市达成一致,选择浐灞生态区进行垃圾分类系统的试点;项目主题为“垃圾分类·绿色生活”,引入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模式。鼓励小区居民将生活垃圾粗分成三类,如废纸、金属、塑料、玻璃、泡沫是可回收的“垃圾”;废电池、废墨盒、过期药物等是有害垃圾;剩菜剩饭和污染纸张等为厨余及其他垃圾。小区居民注册后获得大礼包,在家中分类垃圾时粗分成这三类,垃圾袋贴上自己的专属二维码,按分类投入小区回收箱或在周末交给工作人员。定期称重获得积分,就能兑换生活用品。此举通过打造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环保公益平台,让分类前移、源头减量,给参与者带来有趣的环保新体验。
4月27日在浐灞半岛社区举行的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这个项目将分三年实施,逐步覆盖浐灞生态区。今年在浐灞半岛社区启动,覆盖金融商务区,用户达到1万户约3万人;第二年覆盖浐灞生态区商贸、总部园区,用户达到3万户约9万人;第三年覆盖整个浐灞生态区,用户达到5万户约15万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