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荣波:诗词让人远离名利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充满诗意的文化古国。人生于斯,长于斯,也应该有诗意的人生。懂得诗词,人就知书达理,含蓄蕴藉,生活就多彩多姿,才有了中国味道。
因为爱好书法,我便与诗结缘。
自小练书法,案头便多了《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评注》《宋词赏析》《清词类抄》等系列诗词类书籍。闲暇时间便诵读赏阅,不知不觉中还背了好多。但从未有过写作动机,目的是备写书法之需,为的是在人面前显摆腹内诗书,享受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的感觉。
其实真正走上诗词创作道路,我得感谢史星文老师。我学书法时,他就给我讲,书法是文化的事,在古代,书文就不分家。善书者必能诗,能诗者书则通神。诗歌是中国文化之源,是书法的土壤。他让我赶紧读读诗词,好好为书法补上这一课。先生还说,不通诗文,书法难有高格。只有诗书并举,才能相映生辉。古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学识气质都从诗里来。诗是传统文化的根、是思想的源泉、是人格精神的体现。至此,我尊崇老师的话,练字之外,就着意诗词的学习,时不时还有些新作问世。
有次国家级书法比赛,征稿要求自作诗词,这还真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也可能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缘故吧,我就尝试性在我的“吟”中,如法炮制,用行草书写了自己作的几首诗词,最后竟然入选获奖了。从此,诗词与书法同样重要不分伯仲,占据充实了我的生活。
有人可能说我书法还没名堂,就不务“正”业学诗作文。但我想,人是文化的,书法就有诗意,生活也应该是诗意的。在诗中,我们有享受不尽的美,有挖掘不完的内涵。它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舒适惬意。有了诗,我们就不为名利而趋世,不为得失而彷徨,也不为贫贱而怨狂。本报记者刘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