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人少”成了西安各大商场集体痛点 该如何破解危机?(4)

2020-03-06 21:57  华商网-华商报

专家解读:商业低谷后将反弹 需对消费力保持信心

趋势:消费抑制会随疫情消退而提升

一个非同寻常的鼠年在惊恐和寂静中开局。突如其来的打击,商业毫无疑问是重灾区,刚刚复工,到底应该如何做好应战准备,这的确是摆在商家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杜丽萍从消费者心理,商业应对等几个方面解读了商业复工后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她认为,疫情时期,人心不稳,虽说整天在网上“遛达”,但真正下单购买者一定不会很多。从消费心理而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被两个因素推动:其一是需要的迫切;其二是心情愉悦所产生的情绪的积极。显然,被困在家的消费者,被疫情所扰,心绪不宁,且毫无社交促进下的需求产生。对线上的促销多处于观望而缺乏购买冲动。

但是,足不能出户的消费抑制的情况会随着疫情消退,城市恢复正常运行之后而发生改变,原因如下:其一、压抑之后的报复性消费。被压抑许久的人们会通过重拾往日的消费而感受生命的自在和生活的美好;其二、正常的工作会衍生出诸多社交性需求,尤其是吃、穿、用等;其三、散心式机动消费会增加。居家消费时间太久,人们会不满足在网上的针对行购买,更渴望走出去体验现实卖场所呈现的空间美感,于是随机性购买的概率增大。

举措:大店不以低价值商品聚人气 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因此,疫情过后,商家应该充满信心地迎接低谷后的反弹,具体而言,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准备:其一、调整商品结构和布局,增加高价值产品。大卖场要精准自身高价值商品的吸引力,也就是不以低价值商品聚“人气”,因为走出疫情的人们不会太热衷奔人气而去;把低价值的小商品让给小卖场和便利店更合适。也就是使得城市的商业结构更为优化;其二、加速线上和线下的联动。疫后的消费者的消费心情回暖,采取购买就会成为现实,因此,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线上促销,并力争让线上和线下因此而快速融合;其三、卖场必须协助餐饮等店中店完善现场管理,做到让消费者安心和放心消费。总之,这次疫情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会有一些改变,它需要商家作出积极改善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坚信的是,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消费力不会减弱。

记者 尚 牛鸣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安委办成立八个督查组 复工现场指导企业安全生产

2020-02-20 22: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