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校园招聘会现场
西安在美留学生愿毕业后到成都落户——7月初,由《成都日报》刊发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三秦都市报记者注意到,成都人才新政在舆论圈引发的“地震”,只是新一线城市“人才大战”的冰山一角。
随着大量人才从北上广等传统一线城市回流,二线城市同质竞争加剧,人才流向的下一个热点在哪里,最终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地区能否在未来脱颖而出。对坐拥自贸区和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西安来说,打赢这场人才争夺战至关重要。问题在于,面对竞争城市各出奇招的局面,西安怎样见招拆招,又如何填补短板,打出自己的王牌?
战略
西安五年引才育才100万
说起西安人才政策,目前最新的当属5月8日发布的《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若干政策》)。
据《若干政策》介绍,西安五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其中,A类人才50名、B类人才300名、C类人才1000名、D类人才10万名(其中“双创”人员不少于2万名)、E类人才80万名、海外人才5万名。
从A类到E类的人才划分有明确解释,A类人才包括国内外顶尖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B类人才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等;C类人才为地方级领军人才,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D类人才包括在世界500强、行业20强企业中担任中层及以上职务的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被西安用人单位聘用并给予年薪30万元以上待遇的人员等;E类人才包括具有硕士、学士学位,中级职称、技师等相应职级的人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